,並非閹宦。
曹衝當然要給介紹啦,伸手一指:“此敝友周元直也,乃新任御史中丞劉始宗之甥。”
是勳還在琢磨,劉先的外甥是誰了?歷史上留下過名字來嗎?那少年急趨而前,鞠躬如也:“末走周不疑,拜見是公。”
耶,是勳聞其本名,這才恍然大悟,不禁刮目相看:“卿即周元直?”
對於這個周不疑周元直,史書上確實有所記載,但準確度並不高。《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第六》中述曹操得荊州,劉表舊臣蒯越等侯者十五人,其中劉先官至魏尚書令,裴注乃補記曰:“先甥同郡周不疑,字元直,零陵人。”其後引《零陵先賢傳》簡述了一番周不疑的生平。
是勳一直覺得裴疏似有缺漏,或者衍文,因為劉先是零陵人,說他外甥為其“同郡”,那麼自然也是零陵人,還有必要在後面再脫褲子放屁地加上“零陵人”三個字嗎?至於《零陵先賢傳》所記,似乎更不靠譜,後世有引注其原文的,一會兒說周不疑字“文直”,一會兒又說他是長安人,甚至說他十三歲的時候即為曹操所識,竟欲以女妻之,還說“曹操攻柳城不下,周不疑進十計,攻城即下也”。
據說周不疑死的時候是十七歲(既有字,當已冠矣),應該在建安十三年(含)以後,即便他就是當年掛的,則曹操北征三郡烏丸時年方十六,一個十六歲的孩子便即從軍歷險,還能迭出奇計,怎麼聽怎麼荒誕啊。
前人即有質疑其事者,說:“時劉先未歸曹,不疑烏能於柳城畫策?”
當然啦,外甥不是兒子,周不疑可能跟著親爹早就跑中原來了呢?要不然也不會十三歲的時候便為曹操所識啊。其年雖幼,曹操既欲以女妻之,那麼順便帶在身邊,乃至柳城,勉強也說得通。種種疑點,若硬拗還是能夠找到理由的,只是違背常識之處太多,是勳不敢相信。
總之,據說這周不疑是個神童,打小便“有異才,聰明敏達”,曹操想把女兒嫁給他,被他婉拒了。曹衝也是神童,大家夥兒都說“可與不疑為儔”,倆孩子的才智不相上下。所以後來曹衝病死了,曹操“心忌不疑,欲除之”,曹丕去勸,曹操說:“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於是便派遣刺客把這周不疑給宰了。
就這點上也很奇怪,一半大孩子就算再聰明,真能使曹操生忌,還認為曹丕駕馭不了他麼?那麼難道曹衝就肯定能夠駕馭得了周不疑嗎?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還真能夠十歲看老嗎?這也實在太過神話啦。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周不疑是個聰明孩子。那是跑不了的。故此是勳得見此人,不禁上下打量,可是瞧來瞧去,也就是個普通少年而已,看不出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來啊。
滿心疑惑之中,便即將逄紀引見給曹衝,然後四人入堂對座。曹衝上來就問:“聞姑婿不止辭位,亦欲返鄉。果然否?”
是勳點一點頭,說沒錯,我這就要收拾行李離開安邑啦。曹衝滿臉的遺憾:“小子正欲就姑婿而學,不意分別在即——能得不行耶?”是勳微微搖頭,說我主意已定,不可再留,反正也不是一輩子見不著了,你不必過於牽念。
曹衝輕嘆一聲:“惜乎小子不得遠離父王,以隨姑婿之側……”伸手一指周不疑:“元直與小子至交,乃欲拜於姑婿門下。日夕受教,懇請俯允。”周不疑聞言。趕緊離席拜倒:“不疑願隨是公離邑,望蒙收錄。”
唉呦,這出戏文倒是大大出乎是勳的意料之外啊,他不禁暗中瞟了逄紀一眼,就見逄元圖也微微皺眉,可見未能即刻洞徹其真意。是勳琢磨,這倆孩子究竟是啥意思呢?不如讓我先來問一問看吧:
“元直請起。勳亦久聞元直聰敏,或傳十三歲即受魏王所重,乃欲以女妻之,有諸?”
周不疑聽了這話倒不禁一愣:“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