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是從人的角度來看《士師記》這卷書,現在我們要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其實在《士師記》中,上帝的同在很明顯,雖然他們處在惡性迴圈中、不斷走下坡,我們看到《聖經》說上帝沒有把他們眼前的人全部趕走,《聖經》說上帝差敵人來攻擊他們,說上帝聽到他們的禱告,又說上帝差人來挽救他們的情況,所以上帝一直在介入,祂實在是很有耐性。雖然以色列人不斷惡性迴圈,上帝仍然與他們同在,這一切其實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上帝一直在掌握他們的情況。
我們需要記住《聖經》中的上帝,除了會救人脫離罪惡,也會把人交給罪惡。所以我們才會天天用主禱文禱告說:求主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上帝可以把祂的兒女交給罪惡,也可以救他們脫離罪惡,所以求主“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你可以這樣禱告,因為上帝可以行這兩件事。
聖靈的大能可以醫治病人,也可以使人生病,可以使瞎子看見,也可以使明眼人變成瞎眼,就像《使徒行傳》中那個居比路的省長。上帝的大能可以使死人復活,也可以殺死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我們必須記住上帝能夠救人脫離罪惡,也能夠把人交給罪惡,教會在管教會友的時候,可以救他們脫離撒但,但是也可以把他們交給撒但,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發生。
亞摩利人也是神的工具,其實《阿摩司書》九章說;上帝從埃及帶出猶太人時,也從克里特帶出了非利士人。祂帶領兩群人到同一塊土地,上帝挑選非利士人來懲罰悖逆的以色列人,所以上帝從克里特帶出非利士人,也從埃及帶出猶太人來到同一塊土地。在以色列人悖逆的時候,上帝就用非利士人來懲罰他們,所以非利士人才會常常出現。
各位,我們還沒有走出迴圈,進入直線的生命,這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是,教會里第二代的會友,這也是教會要學習的功課,第二代的會友通常要比第一代的會友軟弱。父母真心悔改信主,子女在教會長大,但是信仰不如父母火熱,每個教會都會有第二代會友的問題,第三、第四代也是一樣,只是傳承上一代的信仰而已。這裡說新的一代不認識上帝,也不知道上帝過去的作為,這是《士師記》的一個問題,就是第二代會友,所以這一代的以色列人才會行自己認為對的事,成了無法無天的一代,他們不記得上帝是誰,不記得祂的拯救,他們對自己蒙拯救毫不感恩。
第二個原因是第二代領袖,每次領袖一死,情況就惡化。基旬和參孫死亡以後,分別出現了一段領導空窗期,百姓又再度惹禍。別的國家都有朝代,所以不斷的有接班人,他們有王室、家族,但是以色列沒有。當時以色列沒有王,《士師記》從頭到尾都是這樣,基甸帶領百姓脫離米旬人的壓迫的時候,他們對基甸說:“基甸,我們要你做王,要你的兒子做接班人,你可不可以開創一個朝代,好讓我們一直有領導人?”基甸很有智慧,他說:“你們已經有一個王了,耶和華就是你們的王,你們的問題出在不把上帝當做你們的王。”所以他拒絕作王,但是亞比米勒呢?我忘了講他,亞比米勒想要作王,他為了作王,殺掉自己的兄弟要搶王位,但是其中的一個兄弟逃過了一劫。最後的結局很慘,當亞比米勒圍攻一座城的時候,有個婦人把一塊磨石砸在他頭上,他當場被砸得頭破血流,但是還沒有死,所以他就趕快叫一個人用劍刺死他,免得別人說他死在一個婦人的手裡,所以亞比米勒也想要作王。
《士師記》一直在說:以色列沒有王,以色列沒有王。其實他們有一個王,但這個王肉眼看不見,祂在天上,而這些第二代的百姓他們想要一個看得見的王,《士師記》就結束在這裡。
上帝將會給他們一個王,《路得記》這卷短書告訴我們這個王將從哪裡來,士師記“沒有王”的主題,在《路得記》這卷書看到了結局,這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