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來唸一段,它的效果很好,因為對句可以用來輪唱,也就是兩個詩班互相對唱、互相應答,就好像是一邊唱第一句,另一邊唱第二句,好像回聲一樣,一來一往。我可以告訴各位,用輪唱的方式來讀唱《詩篇》,感受會特別深。一半的人讀或唱第一句,另一半的人讀或唱第二句,你們應該找一篇試試看。新約時代的人會用《詩篇》來敬拜,我們也該這麼做。可惜現代的詩歌通常只引述一兩節《詩篇》的經文,無法掌握全盤的含意,所以看《詩篇》的時候要看整篇。我鼓勵教會使用整篇詩篇,如果不能唱出來,就朗讀出來,但是要用對句的方式輪流朗讀。
對句的關係可以分為三種,我來說明一下。第一種很像回聲,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這是希伯來詩。同一件事,講兩遍,瞭解嗎?現在我們從中間分成兩半,這邊說“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另外這邊說“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可以嗎。
有沒有聽見那個回聲?這是一種回聲,很有詩意,第二句在回應第一句,和第一句形成很好的平衡和對稱。一句話講兩遍會記得更牢,它可以讓你思想兩遍。
我在用別種語言的地方講道的時候,都得透過口譯員,我稱他們為“干擾者”,因為他們佔用了我一半的時間,但是懂英文的聽眾可以聽到兩遍,他們可以學到更多。因為先聽英文,再聽翻譯,懂英文的聽眾比不懂英文的可以學到更多。所以重複的方式有助於強調重點,講兩遍有助於回應和平衡,但是意義上並不只是複述一遍而已,第二句的意思通常應該要比第一句更強烈,瞭解嗎?有幾種呈現的方式,比如像是《詩篇》第六篇,“耶和華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也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責備只是口頭上的,但是懲罰則更進一步,所以第二句的意思比第一句要來得更強烈,瞭解嗎?不要責備我,不要懲罰我,意思一樣,這是詩的形式。下一節也是,“耶和華啊,求你可憐我,因為我軟弱;耶和華啊,求你醫治我,因為我的骨頭髮戰。”你看,第一句只是覺得軟弱,第二句則覺得痛苦,需要醫治,所以第二句的意思要比第一句來得更強烈。
我希望這樣的分析不會掃了你的詩興,因為分析詩就像拿掉所有的花瓣一樣,只剩花蕊,徹底毀了那朵花。詩的美需要我們用心靈去體會,但是我要幫助你瞭解《詩篇》的原理,為什麼要這樣寫?是怎麼寫成的?
好了,對句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同義對句,含意是一樣的,但是用字不同,我們上面講的就是這種;第二種是反義對句,第二句和第一句形成對比。第二句和第一句形成對比,利用對比來平衡,比如這句經節:“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有沒有看見對比?撒種和收割,流淚和歡呼,這個對句帶出強烈的對比,所以我們稱這種為反義對句,表達出相反的想法。所以同義對句的含意一樣,但用字不同,第二句也許只是重複一遍,像前面的第一個例子,也許意思更強烈,但是表達相同的想法,只是用字不同。第二種則是表達相反的想法,“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這是更進一步的表達,當中的對比有收割和禾捆,撒種和種子,出去和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第三種是所謂的綜合對句,也就是在第一句上再新增一些東西,不是重複,也不是對比,而是新增,瞭解嗎?“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第二句是第一句的結果,第一句是因,第二句是果。我們來看《詩篇》二十三篇,就是這種綜合模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接下來這句並不是重複,“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如果你瞭解中東牧羊人的生活,就能夠深刻體會這兩句的含意,那裡並不是處處都有草地,不可能隨地放羊吃草,每天得走15哩路去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