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靈魂真正的家園,只有在神那裡,我們的靈方得安息。
§ 單身之美好
明白了這個背景,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保羅關於單身和婚姻的話多麼具有顛覆性。神學家侯活士說,基督教是第一個認為“單身是一種合宜的生活方式”的宗教。他寫道:“基督教與猶太教[以及其他傳統宗教]的一個明顯差異,就是基督教歡迎單身生活,認為這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幾乎所有古代宗教和文化都認為建立家庭和養育後代具有絕對價值。羞辱家庭就是羞辱自己;人若沒有後嗣,就不會留下真正持續的影響或遺產。若沒有兒女,你實際上就等於一無所有,因為你沒有未來。於是,人對未來的主要盼望就是有孩子。古代文化認為,長期單身的成年人,其人生是不完整的。
但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基督和最重要的神學家聖保羅,都是一輩子單身。不能說,單身之人就不如已婚之人完整,因為耶穌基督這個單身漢是最完美的(來4:15;彼前2:22)。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認為,單身是好的,是蒙福的狀態,並且在很多情況下,單身實際上比結婚更好。這種革命性態度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早期基督教會不鼓勵人們結婚(正如我們在保羅書信中所見),並且有組織地支援貧窮的寡婦,讓她們在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無需再嫁。一位社會歷史學家這樣描述早期基督教的做法:
,!
假如基督徒婦女守寡,她們可以享受實際的好處。異教寡婦則要面對很大的社會壓力,不得不嫁人;奧古斯都皇帝甚至下令,寡婦兩年不出嫁就要受罰。與之相反,基督徒卻尊重寡婦,並且他們對寡婦再嫁的態度是溫和的反對。教會隨時準備救濟窮困的寡婦,讓她們自由選擇嫁或不嫁。[基督徒寡婦可以積極關懷周圍的人,向眾人行善。]
早期教會為什麼採取這種態度?基督教的福音和基督徒對將來天國的盼望,打破了家庭這個偶像。在當時的社會,沒有什麼行為比絕後更極端。生孩子是成年人生活的意義所在,因為兒女會記念你。兒女也給你安全保障,因為你老了他們奉養你。所以,單身的基督徒是在向世人宣告:“我們未來的保障不是靠家庭,而是靠神。”
單身的成年基督徒在向世人見證,家庭不是他們的盼望所在,神才是。神會保障他們的未來,首先,神給他們一個真正的家——教會,讓他們在基督裡永遠不缺弟兄姐妹和父母。但歸根結底,基督徒的產業是新天新地裡神國度的完全。侯活士進而指出,基督徒的盼望一方面讓沒有配偶、兒女的單身人士也可以活出充實的人生,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人們結婚和生養後代,因為他們不再害怕把孩子帶入這個黑暗邪惡的世界。“基督徒的盼望不在於兒女,但兒女是一個標記,表明他們對神的盼望……表明他們相信神還沒有棄絕這個世界……”
遺憾的是,當代西方的基督教會似乎失去了這種認識,人們不再認為單身是好事。相反,教會給單身貼上一個不太好的標籤:“基督徒生活預備方案”。布朗(pai benton brown)在她的經典之作《為神孑出》(sgled out by god for good)中列舉了教會內談及單身問題時的一些陳詞濫調:
●“一旦你單單以神為滿足,他就會帶一個特別的人進入你的生命”——似乎神的祝福倚賴於我們的滿足。
●“你太挑剔了”——似乎神被你浮躁的念頭搞得束手無策,他需要你擴大選擇面才能在你裡面工作。
●“作為單身基督徒,你可以全心把自己奉獻出來,從事神的工作”——似乎神需要多愁善感的殉道者才能工作,而結婚的人就與神的工作無緣。
●“神要先把你變成一個好人,然後你才能嫁(娶)一個好人”——似乎神先讓人完全成聖,然後再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