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所以這裡才會仔細計算每個王的統治時間,你自己就可以計算。這表示你讀《列王紀》的時候,需要自己計算一下,想想看你讀到的這些有什麼含意?否則你只是看到這個王統治30年,那個王統治15年,覺得讀這些很枯燥,其實不然,當你去計算那些數字,會發現上帝在掌管歷史,這是從古到今不變的真理,好的政權比壞的政權長久,因為是上帝在掌權。
我們繼續看,總括來說,以色列王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統一王國,這個階段有三個王統治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統一王國的三個王,第一個是掃羅,他是個壞王;第二個是大衛,他是個好王;第三個是所羅門,他有好有壞。但是上帝讓掃羅、大衛、還有所羅門這三個人,分別作王了40年,這有重要的含意。因為上帝總是用40這個數字來測試人,在曠野40天,在曠野40年,上帝用40這個數字來……怎麼形容呢?這是上帝的試用期,期滿再決定接不接受。在上帝眼中,40年是試用期,當十二支派團結在一起的時候,上帝給這三個王完整的試用期,這是在測試他們作王的能力,很可惜他們全都不及格。每一個剛開始都做得很好,最後都做得很不好。然而上帝卻說當中的大衛是合祂心意的人,這三個王沒有一個是有始有終做好這40年,所以統一王國最後失敗了。
《撒母耳記上》涵蓋掃羅40年的統治,《撒母耳記下》涵蓋大衛40年的統治,《列王紀上》一到十章涵蓋所羅門王40年的統治,所羅門一死,南北就分裂,展開內戰,雙方關係非常的緊繃。因為南方是位在首都的附近,富足繁榮,而北方似乎一直十分窮困,所以北方對這種現象非常不滿,抱怨耶路撒冷的政權只關心南方,各位瞭解嗎?這種現象我們都很瞭解,一般來說,首都的所在地,它的附近地區都會比較繁榮,所以所羅門一死,就沒有人能夠讓十二支派繼續團結,兩個支派留在南方,保住首都和大衛的後代。
北方的十個支派,既沒有首都,也沒有王的後代,所以他們沒有敬拜的地方,也沒有大衛的後代,那他們怎麼辦呢?他們就自行設立兩個敬拜中心,分別在伯特利和但,他們為了吸引百姓來敬拜,竟然在這兩個點各設立了一座巨大的牛犢雕像,就在伯特利和但。然後他們自行立一個叫耶羅波安的人為王,我這裡有耶羅波安的印信,各位看,上面有一隻獅子,這一直是以色列的象徵,在上面也刻有耶羅波安的名字。這是一個複製品,不是原件,原件當初在米吉多出土,而這個就是他們選出的王,耶羅波安的印信,耶羅波安並不是大衛的後代。
從此之後,北方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王朝,不斷上演刺殺還有政變的戲碼,這實在可悲。所以他們有敬拜中心,在那裡膜拜牛犢,他們有君王,但是通常是刺殺了在位君王以後,自立為王,北方的故事真的很悲哀。
而且呢,南北分裂後的80年間,南北之間戰爭連連,有一次北方十個支派竟然和敘利亞、還有大馬色協議,要殲滅南方僅有的二個支派,當時是以賽亞做先知,《以賽亞書》中有這段記載,這場戰爭打了80年。
接著有一段時間相安無事,80年的時間相安無事,請注意,80是40的兩倍。北方和南方有一段時間相安無事,但上帝在這段太平歲月,差來了兩個先知,他們在《列王紀》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列王紀上》十七章到《列王紀下》二章記載以利亞,之後是記載以利沙。你可以看見這兩個先知在北方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段期間,南北之間相安無事。可惜在以利亞和以利沙之後,南北又開始作戰,他們互相攻擊,費盡心機互相傷害,不久之後,亞述人就來把稱為以色列國的這十個支派擄到亞述,時間是西元前721年,這十個支派就消失了.其實他們沒有全部消失,上帝知道他們在那裡,他們分散了,但是《啟示錄》應許說: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