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講:列王紀上下(一)

因,如果他們行事為人像大衛,就是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否則就是行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

《列王紀》的描述很簡單,不是好王就是壞王。我前面說過,百姓向撒母耳求一個王,撒母耳告訴他們,立王的代價很高,甚至提醒他們說,你們已經有王,上帝就是你們的王。在士師時代,基甸打敗米甸人以後,百姓來求基甸做他們的王,開創一個王朝,並且讓他的子孫接續他代代作王,但是基甸很有智慧,他說:我不做你們的王,你們已經有一個王,上帝就是你們的王。不過,後來他們改變了主意,還是立了王。

嚴格說起來,《列王紀》其實不像一般的歷史書,因為它描述每個王的篇幅都不同。比如,南方有一個王叫做暗利,各位記得嗎?這個王的政績不凡,非常有政治才華,對經濟發展大有貢獻。暗利的政績不凡,大有作為,但是《列王紀》只用七節經文就把他給打發了,因為儘管暗利的政績很好,但他所行的是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所以,不管他的政績多好,在上帝眼中仍然一文不值。上帝就是根據這個來評斷首相,他們也許有很好的政績,但上帝不看這個,上帝看的是他的生活態度,看的是他的信念和行為。但是有些君王則用了好幾章的篇幅來描述,從這個比例可以看出上帝看事情的角度。

這兩卷書確實是在講歷史,但內容有所選擇,歷史書不可能客觀。每次有人坐下來寫歷史書,都會做三件事,第一步是選擇,選擇要記錄那些歷史,從所有的事件中選出你覺得重要的部分來記錄。在選擇之後,第二步是串聯,他必須把所選出來的事件,一一加以串聯起來。第三步是解釋,為什麼這些事件可以串聯起來。所以每個史學家都會經歷這三個步驟:選擇、串聯還有解釋,所以史學家必須決定哪些事件重要,決定哪些事件有關聯,這些事件又為什麼有關聯。所以《列王紀》的歷史不可能客觀,而是主觀的,這是上帝寫的。

我之前已經說過,《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在希伯來聖經中稱作先知書,《約書亞記》和《士師記》也是,因為這些是先知寫的歷史書,是從預言的角度來寫的,是從上帝的角度來寫的,由上帝選出重要的事件,由上帝來串聯並且解釋事件的緣由和結果,所以我們不是在讀歷史,而是在讀預言。

《列王紀》是放在希伯來聖經的第二部,第一部是五卷書,摩西的律法;第二部是先知書,包括前先知書和後先知書;再來是著作書,集合其他各類著作,像是《詩篇》和《箴言》。後先知書則包括了《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二卷小先知書。我們常把這些叫作歷史書,把那些叫作先知書,但是猶太人比較有智慧,把這些分成前先知書和後先知書。

,!

好了,現在繼續往下看。我們在談以色列王國的歷史,這個歷史裡麵包含了教訓還有資訊,不只在講歷史,也在講歷史所帶來的教訓,這兩者大不相同。有人說歷史會重演,這是必然的,因為沒有人肯聽;有人說如果忘記過去,那就註定了要重來一遍。所以歷史很重要,否則的話,我們會重蹈覆轍,學不到教訓。所以我們要讀這段歷史,這是在講歷史,也是在講歷史所帶來的教訓。

有一個很清楚的模式,如果我們把每個王的統治時間加在一起,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把總年數除以君王的人數,就會發現,每一個好王平均統治時間是33年之久,是不是很有意思?但是每個壞王平均只統治11年,這就是歷史的結果。整體看來,好的政權比壞的政權持續更久,平均起來,好的統治者比壞的統治者執政更久。從這裡可以看出上帝掌管歷史,這是一個按道德運作的宇宙。像是在這段歷史中,昏君的統治時間,只有明君的三分之一,如果好王平均統治33年,但壞王平均統治11年,這表示上帝讓好王的統治時間比壞王多三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