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博爾特(robert bolt)的作品《君子如風》(a an for all seans),講的是莫爾的故事,他的女兒瑪格麗特求他違背誓言,好救自己的命。
莫爾:你想讓我向《繼承法》宣誓效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瑪格麗特:“神看重人的內心,勝過嘴上的言語。”這是你教導我的。
莫爾:沒錯。
瑪格麗特:那嘴上宣誓,心裡反對就行了。
莫爾:誓言不就是我們對神所說的話嗎?
瑪格麗特:那是權宜之計。
莫爾:你的意思是,誓言是假話?
瑪格麗特:是真話。
莫爾:那就不叫權宜之計。人宣誓,就是把自己捧在手裡,好像捧水一樣。手指一張開,就別想重新找回自己。
既然承諾是找到自我身份的關鍵,那它就是婚姻之愛的核心。為什麼?因為正是承諾給我們一個穩定的身份,如果沒有穩定的身份,就不可能有穩定的關係。阿倫特(hannah arendt)寫道:“若我們不受承諾的束縛,若我們不努力實現承諾,就不能守住自己的身份,只能墮入內心的漆黑孤寂,毫無希望,失去方向,受困於內心的種種矛盾和模稜兩可。”史密德以自己為例:
我剛結婚的時候,絲毫也不曉得婚姻會走向何方。我怎麼知道她二十五年以後會發生多大變化?我怎麼知道我自己會發生多大變化?自從我們結婚之後,我妻子至少與五個不同的男人同居過——每一個都是我。
現在的我與從前的我聯絡在一起,就是靠一段記憶:我記得自己在婚禮上所簽署的那個名字:“我就是將來陪在你身邊的那個男人。”一旦我們否認這個名字,失去這個身份,就很難找回自己了。
? 承諾的自由
普朗普(wendy pp)記錄了自己發生婚外情之後婚姻解體的過程,她的痛苦經歷證明了奧登、史密德和阿倫特所主張的要點——“承諾有益於關係”這個道理。10她說,在婚外情的過程中,“性愛很刺激。當你發生婚外情的時候,你知道你會享受激情的性愛——那種急迫感、新鮮感和婚外情的不正當性保證了這點。”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前面所講人們對待性愛的態度。禁忌的刺激感和被別人渴望的自我衝動被誤解為愛情,因為這種感受和衝動讓性事如電光火石一般驚豔。
但是,普朗普的婚外情暴露了,而她丈夫也出軌了。最終婚姻解體了。普朗普講故事的時候,想到她的父母。“他們有五十年的婚姻,這是成功的豐碑。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不正當激情與這種輝煌相比,連燭光都算不上。”最後她問:“如果你七十五歲,下述情形你願意要哪個:即便偶爾關係緊張,但多年情感穩定;或有點像這樣的景況:被炮火摧毀的伊拉克費盧傑市?”顯然,她父母耗時費力精心營造的婚姻,比起她那段轉瞬即逝的浪漫史要好得多,不論後者當時多麼熱烈。
針對她的文章,《時代》雜誌網站發表了一些相當尖刻的評論。這些評論的作者相信,普朗普受制於傳統婚姻觀,就是那種壓迫人性的、認為“婚姻之約具有排他性”的觀念。“如果你讓自己相信……婚姻是兩個人一生的聯合,”一個評論者寫道,“那麼婚外情就只有炸彈的毀滅作用。照我看來,我們需要開始重新梳理我們的觀念,擺脫基督教所強加的對一夫一妻制的痴迷。”還有一些評論者認為,在傳統婚姻中努力取悅對方,會扼殺人的自由和慾望。
但史密德有力地證明,承諾是通往自由的途徑。在承諾中,你會減少當前的選擇,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你限制現在的自由,將來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去幫助那些信任你的人。當你向別人作出承諾的時候,你們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