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前書》的時候,必須要會分辨,保羅他是在回答問題,還是在談他所聽到的壞訊息,這樣才能夠清楚,好嗎?所以,保羅寄出第一封信以後,接到的訊息說他們的情況反而更糟了,對教會的掛心真的是沉重的負擔。所以保羅他第二次去探訪他們,但是這次卻得到反效果,所有的事都不順利。保羅跟我們一樣,有的時候不管怎麼做都不對,結果保羅不得不離開,他使不上力,所以他就離開了。這個時候他寫了第三封信,請提多送去,可是這封信後來遺失了,不過《哥林多後書》十到十三章,有一點像這封信的內容,這是有可能的,因為這段經文的措詞非常強烈,保羅的字裡行間充滿了諷刺的語氣。當老師的都知道,受不了的時候會用諷刺的語氣,老師很容易對學生用諷刺的語氣說話。反正措詞強烈的第三封信是請提多送去的,那是因為提多擅長解決問題,保羅常常把提多留下來解決問題。提多的態度果決,實事求是,命令他們要改過自新,提摩太的個性則有些膽怯,他會用溫和的語氣說:拜託,想辦法解決問題吧。但是提多會說:不要再錯下去了,趕快改過來。所以提多把問題給解決了。 從哥林多傳來好訊息,說教會的情況改善很多,所以保羅很高興,就寫了第四封信,再請提多送去,這封信就是《哥林多後書》。然後,保羅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去探訪他們,是一次愉快的探訪。他第一次去是建立這個教會,第二次去則是諸事不順、不歡而散,他們根本就聽不進他的話,第三次去則再次皆大歡喜。 你看,光是一個教會,就讓保羅這麼這麼地煩心,因此他寫下了這兩封信,但是感謝主給我們這兩封信。 這兩封信的內容相當的不一樣,第一封談到實際的問題,第二封則談到他受到侮辱。保羅對於他們的侮辱心中感到非常地憤怒,這讓保羅很不能接受,他們確實是很過分。所以一封談實際的問題,一封談個人受到侮辱,第一封談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有什麼問題,第二封談哥林多教會認為保羅有什麼問題。 好了各位,如果我們知道,這兩封信的差異,就比較能夠清楚的瞭解:第一封信的焦點是放在哥林多教會的會友,談會友該有的行為舉止;但是第二封信的焦點放在傳道人,是在談傳道人該有的行為舉止。所以兩封信的內容,確實有明顯的不同,你讀了就會注意到。 我再講一遍,第一封信談實際的問題,第二封信談個人受到悔辱;第一封信談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有什麼問題,第二封談哥林多教會認為保羅有什麼問題;第一封信談會友該有的行為舉止,但是第二封信談傳道人該有的行為舉止。希望這有助於你稍微瞭解這兩卷書信。 現在我們可以仔細來看看《哥林多前書》,好,各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現在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像是一個三明治,先不看外面的麵包,來看裡面的餡。這個三明治的外面是釘十架和復活,從釘十字架開始到復活結束,現在先不看這兩個,來看看中間的部分。 我前面說過,保羅需要處理兩件事,第一,是革來氏家裡的人帶來的壞訊息;第二,是由三個人帶來的一封信,信上提出了許多疑問。所以,三明治中間的餡不止一項,保羅需要解決所聽到的壞訊息,而且又要回答信上的疑問,但是他不是先解決一件事再解決另外一件事,而是跳著談。有的時候他會突然談到他所聽到的壞訊息,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所以他在回答一連串的疑問,大約有一半是在解決他所聽到的問題,另外一半是在回答他們所提出的疑問。 保羅所聽到的壞訊息,都是教會里面確實發生的問題,包括會友分門結黨,犯淫亂的罪,會友上法院互告,興起拜偶像的風氣,男女之間的關係、尤其是男女在教會之中的角色,還有人領聖餐的時候喝醉酒。 當時的聖餐是正餐,如果今天還是一樣該有多好,我們在吉爾福的教會,偶爾會舉辦這樣的聖餐,在每張桌子上都會有一個杯子和一塊餅,飯後就把杯和餅傳下去。初代教會都是在大家一起吃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