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1部分

出來,所以光是靠空軍的大肆揮霍顯然是不行的,最關鍵的還是要靠陸軍老大哥來收拾日本這些二十幾萬只兔崽兒以及日本人招募的那些二鬼子兵。

要進入朝鮮半島,必須跨過鴨綠江。這條中朝兩國多年以來的自然分界線,所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劃分出了國家邊界,最主要的還是養育了兩岸的人。

但三月末、四月初的鴨綠江可不會給中國陸軍面子,這溫帶季風氣候最大的特徵就是冬季寒冷、夏季溫暖,整個鴨綠江的氣候相差甚大,十二月初至次年四月中旬,整個中上游都處於冰封時期,而水面更為寬闊、水量更大的下游地帶,冰封期相對更短,所以目前橫在中國陸軍面前的是一條十足的冰水河流,江面上隨時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冰塊。

寒冷的鴨綠江麻痺了日軍,讓他們以為中**隊最早也會在五月份打過來,但戰爭爆發時間卻提前了。而主動將戰爭時間提前的中**隊卻又面臨難題了,整個冰水混合的鴨綠江寒冷異常,加上寬闊的江面,根本不可能強渡。

鴨綠江上本有四座橋樑,長惠大橋、臨江大橋、集安大橋和丹東大橋。

作為機械化程度很高的中國陸軍,根本不會考慮到走長惠大橋和臨江大橋,這兩座橋樑連線的朝鮮地區都是不發達的山區,日軍也構築了強大的防禦工事。加上長白山地區本屬於共和國的森林保護區,交通並不發達,數萬人的大部隊要想強突進入朝鮮半島免不了受到嚴重損失。

而集安大橋則位於共和國的吉林省集安市內,長期以來就是作為共和國邊境地區,唯一能和日本政府控制下的朝鮮半島有限制交流的大橋。但這座鐵路大橋始建於幾年之前,通行能力雖然很好,但卻在中日關係惡化之後,日軍徹底毀掉了日方控制段,整個江面上就剩下中國控制的那三百米鐵路大橋忍受風吹日曬。

中朝地區以往交流頻繁的最主要橋樑其實是丹東大橋,始建於1909年的丹東大橋是日本朝鮮總督府督辦修建的一座鐵路大橋,長九百多米。而後又準備在不遠處新建一座公路橋,但張宇領導下的共和國強勢崛起,日方漸漸退出了東北地區,失去了勢力範圍和大量利益,也就沒有耗費巨資修建公路橋的必要,而後日方甚至主動切斷了丹東大橋上的日本控制段,從那時起就只剩下集安大橋,誰也沒預料到集安大橋也會被很快切斷。

所以,目前留給中國陸軍的只有上游的兩座幾乎廢棄的大橋,而下游的兩座大橋都只剩半截,數百米寬的鴨綠江彷彿成了橫在中國陸軍面前的一大天塹。給中國陸軍造成最大阻礙的不是已經幾乎被炸回了石器時代的日軍岸防,而是這條養育了中朝人民多年的鴨綠江。

雖然陸軍每個集團軍都有各自的工兵團,都有著專業的架橋裝置,但現在攔在陸軍面前的不是二十來米寬的小河溝或者溝壑,而是仍有兩百多米寬的鴨綠江。

沒有別的辦法,陸軍只好扮演了一次海軍陸戰隊,他們需要發起一次強大的登陸作戰,從早上9點開始第五軍和的第六集團軍合為一體的加強炮兵群,就開始用火箭炮、大口徑榴彈炮、加榴炮,連自行火炮也都加入到了清洗日軍岸防的火力準備中來,這其中還包括特意改裝為火力支援船的幾艘內河運輪。;

在長達三個小時的猛烈炮擊中,一共出現了三次炮擊**,猶如瓢潑大雨一樣傾瀉在日軍陣地和工事上的炮彈徹底將陸軍選定的新義州登陸場犁了兩遍。中午剛過,第五軍的陸航團便集體出動,在一架架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運輸直升機載著突擊尖兵們向登陸場縱身開進,他們承擔的任務不是最大化殺傷日軍,而是及時發現尚未被摧毀的日軍岸防工事,引導炮兵遮斷阻擊日軍的增援部隊,如有可能自然是快速突擊搶佔重要據點。

大規模的登陸作戰在下午一點半開始,此時正處於一天之中氣溫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