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所以要忌諱。

沐浴時辰要選在正午。這邊,兒女莊重地用香湯擦洗自己的身子,望著自自已不知不覺變得結實和粗壯的身體各部位,想象著天真無邪的童年歲月將要隨“花水”而去,憧憬著如何當個像模像樣的男子漢,那種心情,是既神秘,又新奇,也興奮。

這時,得擺好紅漆八仙桌,八仙桌上擺滿了供品,再把公婆神、“花公”神、“花媽”神請來供在龕上,並跪下口中唸唸有詞,進行禱告。

“香湯沐浴”完畢,母親就讓孩子“更衣”。其中穿紅皮木屐,貼肚臍眼處要圍上新肚兜的古俗是免不了的。穿帶完畢,就在母親的引導下跪拜公婆神,而後再拜花公花媽。在跪拜過程中,看到桌上供品,除了潮人敬神必備一些魚肉、牲體外,八仙桌中間擺著一隻大公雞,這隻大公雞身上其他部位的毛都拔光了,唯有雞頭上留下一撮茸毛,很是惹眼。

拜過公婆神、花公花媽神,*儀式就告一段落,終於可以坐下來用餐,該請的親族已坐了一桌,大家圍坐一起,吃菜喝酒,為慶“*”。十五歲第一次成了宴席主人,不管胃口如何,桌上有兩樣供品是宴席主人所必須吃的,就是吃清蒸青魚,潮汕人叫“烏魚”,烏魚肉可以不吃,但烏魚臍必須吃,因為它很像男性*器的部分,潮人叫“魚術”,必定得吃。再就是那隻留下一撮茸毛的公雞,最好整個雞頭吞下去,再不濟也要意思意思咬幾口。吃“魚術”、咬“公雞頭”,其用意是希望男孩子長大之後能做個真正的“男人”,更希望長大之後,“寧為雞頭,勿當牛後”。男孩子用公雞,如是女孩子則用母雞,母雞能下蛋。咬了雞頭,吞下“魚術”,母親就將行儀式時焚化的紙、香灰連同香爐一起丟棄野外,算是真正告別童年,*禮儀式原則上全部完成。

說是“原則上”,是因為對當事人來說還有“尾聲”,這一天,他必須躲在自己房裡,不得外出,更不得和小孩子玩耍。有的人家更講究,其母親會為他買來一隻豬肚子,煮熟了他躲在門後獨自享用。此俗也有說法,叫“換腸肚”。

潮人為何將*禮稱為“出花園”?其意是花公花媽是保佑小孩子平安的神,未成年的男女可以在花公花*園子裡過著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到了十五歲,應該走出花園,承擔*的責任。這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所以出花園儀式要辦得隆重認真。

至於公婆神原型是誰?說法不一,有說是唐朝汾陽郡主郭子儀夫婦,有說是周文王夫婦。總之皆取其多子之意——郭子儀有八子八女,周文王有子九十九個……。

中國的祝壽禮儀

生日,是每個人的節日,而其他節日都是大家的。孩子們特別愛過生日。過生日,就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生日蛋糕,收到各種各樣的生日禮物。也許很多孩子不知道,吃蛋糕、吹蠟燭原是從西方傳來的風俗。

那麼,中國傳統的過生日是怎麼過的呢?按中國的傳統習慣,孩童和年輕人的生日稱為“過生日”或“做生日”,而對老年人則稱“做壽”、“慶壽”、“賀壽”。一般來說,逢十的生日,如十歲、二十歲,是比較重要的生日,要辦得格外隆重一些,而每年一次的生日則簡單一點,一般不請客,就在家裡自己慶賀一下。

西方人過生日的傳統是吃蛋糕,而中國人的傳統是吃麵。唐人筆記裡有這麼個故事:唐玄宗當上皇帝后,漸漸冷落了自己的患難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用一件過去的事情來提醒唐玄宗:“你忘了當年我脫下新背心去換了一斗麵粉,為你做麵條過生日的事嗎?”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生日吃麵條的風俗最遲在唐代就已經流行於世了。麵條,細白而綿長,可象徵長壽。所以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中國是個尊重老年人的國家,為老年人慶壽誕是很重要的事。一般五十歲以上過生日便稱作“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