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於城市經濟以及工業和第三產業對農村勞動力的容納規模。
不過,從根本上解決不了,但區域性和部分的問題,趙無極的建議也得到了採納。
由於華夏比歷史同期的工程建設更多,趙無極建議在農村實行“以工代賑”制度。以工代賑,華夏也是有的,但在執行過程中卻並沒有給農民帶來福利,反而帶來的是負擔。
賑,基本含義是救濟。以工代賑,也即沒有錢上交時,可以出勞動力來抵應該上交的錢。這是以工代賑的本義,在舊的時代這樣做,確實沒有錯。
但是,新社會的“以工代賑”,理當有另外的意義:即,你們家實在是窮,窮得揭不開鍋了,政府直接給你拿錢似乎不好,現在政府給你一個活路,如果你願意去幹,幹好活後可以領取相應的薪水,這薪水,等於是賑濟你的。
而趙無極以為,這個新的意義,在新社會下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否則,如果按舊時代的意義實行,新社會的新又在哪裡呢?或者,在數千年的華夏曆史中,這種新的以工代賑也曾實行過,譬如官府讓流民修建水利,每天給幾碗米之類的。
趙無極的“以工代賑”理念,在系統“方案最佳化”功能後,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華夏遍佈全國的水利工程,遍佈城鄉的路橋整治,遍佈全國的城鎮的環境衛生等,都需要由政府主導來推進,而政府在主導之時,專業的問題可以交給專業人員打理,但一些非專業的工作,卻可以交給就近的農民來打理。
雖然後來的農民工其實也是做的這些事,但那是市場的手段、自發的情形,如果有政府力主推動,既不失為政府的一項德政工程,又為華夏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路徑。
趙無極也不是沒有想過鳳山的經驗。鳳山經驗的推廣應該有很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市場要啟用起來,譬如鳳山豆乾合作社,完全是打了一個時間差,提前在市場形成了效應與口碑。事實上,在鳳山之後,也有很多鄉鎮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可是,他們搞的類似機構其效果並不明顯,或者小打小鬧也行,但要想發大財卻難。
此外,像鳳山的山珍,其道理也一樣。後世的人工木耳產量很大,而且在華夏形成了一項重要的產業,但那同樣得依賴於市場的培育。而且種木耳的農民,也只有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所謂的種養殖業大戶,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效益,否則,還不如出去打工。
有一個建議,趙無極認為自己提得非常好,那就是土地問題。趙無極的建議是農民的土地作為承包地,或者作為集體土地,一旦成為商業用地之後,其溢價部分,應該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分紅”比例,而不是以幾千塊錢一畝從農民手中強行收購。
或許,這個世界上只有趙無極才明白,此時農民賣一畝地收了幾千元,好像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農民由於不善於經營,這幾千塊錢要麼拿去喝酒,要麼拿去打牌,很快,這群人就會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失地農民”,生活無依無靠。
事實上,在任何一座城市新建商品房或相關的城市設施時,都會有大量的零散的附屬的商業設施,而這一部分商業設施,建設成本很低,但這部分設施的“分紅”,卻足夠養活失地農民及其家人了。(未完待續。。)
ps: 臥槽,這個月不好意思。接下來的時間,星辰努力碼字吧,爭取本月更新達到12萬字(整數),免得完本獎受到影響。
504章 委託培養
如果有人統計過華夏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化程序的相關資料,人們就會明白,在華夏的經濟高速發展的三十多年裡,農民做出的犧牲最多。
當然,任何國家的城市化程序,農民都會面臨一個背井離鄉的問題。不過,有些國家和地區在這一過程中,卻儘可能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譬如海峽對面的那座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