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2部分

可以像米國那樣,來個寅吃卯糧。

米國人敢於把公民的福利搞得特高,而政府付債累累,拋開其他因素不說,米國政府真正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才是其根本原因。

當然,米國有很多有利條件。米國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有科學技術的溢價收益;米元作為世界貿易結算貨幣,相當於全球都在為米國政府埋單。

但是,後世華夏幣堅挺起來後,華夏人並未從幣值上升中獲得足夠的好處。這也說明。米元對米國政府的作用並不是那麼大的,主要還是取決於國內的政策。

事實上,華夏上漲的這點工資,根本就用不著寅吃卯糧。一來華夏的工資水平非常低,其工資總量並不大;二來華夏這兩年的經濟增長相當強勁,僅僅是一個鳶島自治領與華夏的經濟交往,讓華夏獲得的實際利益,就超過了2000億美元,最少12000億華夏幣。當然。如果按鳶島幣結算,這個數字會低得多,只有800多億鳶島幣。

此外,華夏雖然開支也增大了很多。但那大多是建設專案,只要專案建成,華夏就將坐享其成;至於軍事費用等純開支,華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

能夠給國人大幅度調整工資,說明華夏領導層聽進了自己的“建議”,這讓趙無極非常有成就感。但是。趙無極關於華夏農民的系列想法,卻遭受到了挫折。只有部分建議得到了採納,而且還是分期實現,類似於分期付款。

第一個建議就是農業稅以及農民負擔問題。如果以絕對數字算,此時華夏農民人均負擔並不高,以100元計算,全國8億農民,也只能增收800億元罷了。但是,華夏政府卻擠不出這800億元現金;另外,華夏的農民,即便是不交這100元,也最多是緩解一下農民的疾苦,想要以此發家致富卻完全不可能。

因此,在這條建議上,華夏政府決定用4年時間,將農民的負擔全部解除,而且還承諾第五年起,給農民種地以適當補助。

其實,對農民的問題,此前的趙無極也有相當深刻的研究。農民的貧困,與農業的關聯度並不大,而是與農民本身的市場參與度低有相當的原因。

華夏的社會分工,最徹底的應當算是農民。很多農民,世世代代當農民種地,從來沒有參與過經營活動,即便有也是將自留地裡的菜背到集市上去賣,從最初幾分錢一斤,到後世一兩塊錢一斤,但是,後世任何一個農民,只要願意去工地打工,或者去別人家幫忙,一天管吃管住,也差不多有上百元的收入,因此,賣菜的那上百元錢,以其說是地裡的收入,還不如說是他一天的勞動力收入。

市場參與度低,集約化生產程度低,導致土地收益急劇下降。

從這個角度看,華夏農民要想發家致富,華夏農民要靠種地發家致富,根本的方法就是將一家一戶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集約化經營,以形成規模效益;而剩餘的勞動力,則大量往城市移民,進行產業轉移,如果能夠達到米國的水平,即以全國2%的農業人口,養活米國100%的人口,這才是華夏農民真正發達的時候。

華夏在農民產業轉移上,也是經歷過相當的“陣痛”的。起初,農民進城,給城市帶來了活力;但很快,農民進城給城市也帶來了麻煩,而且,由於政策的壁壘,農民也很難融入城市之中,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有關“農民工”的問題。

後來,華夏有了自覺性的城市化理念,鼓勵農民進城務工、購房,各項政策開始鬆動,為農民進城創造條件,但是,陣痛已經造成,社會風氣難以扭轉。華夏也一直承受著這方面的代價。

這個問題,趙無極看到了,而且看得極其深刻,但此時的趙無極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麼龐大的人口,如果突然湧入城市,城市就根本養不活他們。農民進城,根本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