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2部分

無論是現在還是農民的農民,或者已經進城了的上一代農民和二代農民,他們的利益都是得到了充分保證的。

華夏的農民是絕對的弱勢群體,而且還抱著“民不與官鬥”的傳統思想,可謂是溫良恭儉讓的典型,非常有利於統治與管理。但這絕不是犧牲農民利益的理由。

此外,趙無極關於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還有一些建議。譬如礦山,華夏的國法規定礦山屬於國有,這本沒有錯。但是,國有並不等於身居礦山之處的農民得不到一點利益吧?

因此,趙無極建議道:大型礦山由國家主持開發非常有必要,但在利益分配時,要考慮到當地農民的利益,大型和超大型礦山的利益分配,適宜以市或縣境內的農民為受益範圍;中型礦山的開發,適宜以縣或鄉境內的農民為受益範圍;

而小型礦山,趙無極則直接建議,其受益物件為鄉範圍的全體農民,至於開發問題,完全可以交給市場來運作,國家只是對其產業、安全等進行政策或法規上的管理最好。

至於微型礦山,則以村為受益物件為最好,因為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其實是以村為單位的。

大中型礦山的農民受益問題,是指國家在收取資源稅時,要考慮到農民的利益,要一次性直接將收益分給農民,而不是給當地政府。

至於政府如何從大型礦山中獲得收益,華夏並不缺少這方面的政策。各類稅費,向來是中央與地方分成的,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從中受益。

這樣的建議聽起來似乎有點天方夜譚,但實際上擁有極強的操作性。農民一次性的收益,也並不是指的現金,它可以是某項產業的“股份”,可以定期和長期分紅。

對於如何讓農民介入市場化運作,趙無極也提了一些建議。那就是農民的固定資產,譬如公路邊的一幢磚瓦房,只要其還另有房屋。可以允許其作為固定資產向銀行貸款,以獲得商業上的啟動資金。

雖然這樣做比較麻煩,但政策上應該有這樣的考慮。至於其中的風險,肯定是有的,不過是操作層面的風險罷了。而且,農民也只有經歷過商業風險,才會成為新的商業時代的人才。

再說,作為政府,怎麼能怕麻煩呢。

此前的那些建議。多是關於民生的,而且也是一些具體的問題。這些問題,即便今天不解決,明天也會解決。只要不解決,其問題就會存在。後世直到趙無極重生前,有些問題也沒解決,但並不表示那些問題就不存在。事實上,國家化大力氣去解決也解決不好了。

趙無極最為看重的,或者趙無極最想借重的。是華夏的教育計劃。

華夏的教育,後世的詬病很多,問題很多,但不可否認,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教育能夠普及到如此程度,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再說,華夏的教育問題,也不僅僅是政府或教育部門的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家庭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不當,加劇了教育問題的烈度。

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環境在內,是學生正常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可變數”,因為華夏的學校教育,與其他任何國家的教育一樣,都是一種制式教育,主張規模化培養。當然,華夏的模式化更強一些罷了。

因此,學生在學校有“變壞”的可能,但其可能性遠小於家庭環境與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身制”的老師,父母不能忘記教育子女的責任。

有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一味地“寵溺”孩子,結果造成其性格變異,根本不適應學校的社會的要求,一進入學校,由於其表現怪異,自然受到批評,而一受到批評,則產生逆反;這時,如不及時校正,極有可能走向反面。

有的家庭,由於貧窮或其他原因,疏於對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