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1957年8月14日的《北京日報》上對城牆的狀況有這樣一段描述:

北京內城城牆長期沒有很好地管理,現在城牆頂上長了很多蒿草、樹叢。城牆頂面的海墁已經破壞,很多地方沉陷、裂縫(大的有兩公寸寬),城牆區域性鼓閃,女兒牆和垛口鬆動,遇到雨季經雨水浸泡、沖刷,常發生塌滑事故。

事實上,由於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上世紀50年代初,北京的城牆已經殘破不堪。內城的外部輪廓雖尚屬完整,但牆冠的宇牆和箭垛除前三門一線外,幾乎全部殘缺不全。民國初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方便交通而在城牆上開的豁口,更是數不勝數。這時的北京城牆,其實早已不是人們印象中那個巍峨、雄偉的城牆了。

地鐵依城牆而行(2)

另外,由於城牆破敗造成的人員傷亡和交通事故也屢見不鮮。如1957年3月,有一個人到拆去磚的城牆裡挖土,土方塌落,被砸死。

1952年,文津街老北京圖書館門前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北海金鰲玉蝀下橋向西是下坡道路,車輛行駛到這裡一般車速較快。那時老北京圖書館門前“三座門”有三個門洞,開間不大,一般只能透過一部汽車,再向前又遇到向北的彎道,行車視線很受阻礙。

當時一輛汽車自東向西行駛,快要進三座門時,另一輛車突然迎面轉彎駛來。危急時刻,司機看到迎面車裡坐的是蘇聯專家,由於已無法躲避,出於對“老大哥”的保護,這位司機毫不猶豫地把自己開的車撞在三座門的門垛上。蘇聯專家的車有驚無險,而這位司機卻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由於城牆本身的破敗和對交通造成的不便,從建國初開始,要求拆除城牆的聲音就不絕於耳。

另一方面,一些專家學者也極力主張保護城牆。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甚至拿出了一整套方案,企圖找到老城牆和新城市之間的契合點。

當時,北京市委對城牆的態度比較審慎。考慮到問題複雜,爭論很大,拆除城牆的行動暫緩,但也不再進行維修。直到1965年,地鐵一期工程上馬時,這個問題才又被提起。

於是,歷史向現實做出了讓步。

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北京人,都有參加義務勞動拆城牆的記憶。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的常華老師當時在崇文門外一個工廠工作,他記得,那時每週都有一個下午要參加工廠組織的義務勞動。“我們廠‘包’了一段城牆,每次都到那裡挖。蓋城牆的大青磚都是用江米粘住的,拆起來相當費勁。那會兒,用鎬刨、用錘子砸,什麼方法都用上了,那些大青磚碎得太多了。有時候,還能在磚的中間看見類似‘大清某某年窯制’的款兒呢。”

原計劃地鐵要直穿宣武門、正陽門和崇文門。這三座門的箭樓和城樓,都要拆除。但地鐵規劃這時在正陽門前拐了一個彎,把它讓過去了。據說,是因為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正陽門城樓和箭樓被儲存了下來。

與正陽門相比,西郊公主墳就沒那麼幸運了。為了線路取直,地鐵要穿過公主墳。民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公主墳裡埋的是莊妃的義女,清朝唯一一個漢族公主——孔四貞。但拆除的過程中人們驚異地發現這座公主墳裡竟然有兩個寶頂——埋著兩個公主。

後來這兩位公主之一——莊靜固倫公主的後人林勤多爾吉,在上世紀80年代的回憶文章中說,公主墳的兩座墳墓,東邊埋葬的是嘉慶皇帝的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西邊埋葬的是嘉慶的四女兒莊靜固倫公主,這兩位公主都死於嘉慶十六年,於是埋在了一起。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地鐵依城牆而行(3)

關於拆公主墳的場景,流傳著這樣一個版本,說當時鐵道兵戰士真挖出了公主,而且肌膚勝雪,栩栩如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