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大興再不濟,也是舊都,城中皇族不少,何至於民不聊生的地步。”
“帶了多少餅?可還有剩?”杜如晦問道。
英華將囊袋中另兩個餅取出,他接過餅,起身走到兩個孩子身邊,一人一個餅塞至他們手中,“拿著,帶回家去與家人同食。”
小一些的那個孩子眨巴著眼,呆呆看著他,不知所措。大一些的那個,拿住了餅,尚且知道道謝,囁嚅著稚聲稚氣道:“謝阿郎。”說完拉上那個小些的孩子,一轉身便跑開了。
“英華,咱們趕緊回營。”杜如晦緊催一聲,也急急地離開村莊。
兩日後,唐國公與李建成那兩營,同遣了人來傳話,驗看過周邊農戶村舍,確準了今歲欠收,饑荒已至。
“杜兄的意思是……”李世民站在一處高坡上,俯瞰下面成片了無生意的村莊荒田,緊皺了眉頭。
“城外欠收,城內必定吃緊,眼下又要守城,城中百姓手中大約已沒了餘糧,生計迫在眉睫,正是策動民心的好時機。民心浮動之時,便是破城之日。”杜如晦伸手指向遠處的城郭,“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最上乘的攻略。”
李世民抬起眼,遙遙地望向矗立的大興城的城郭和城樓,“卻要如何策動民心?”
“二郎幼時學史,可有學過《蜀志》?”杜如晦笑問。
“自然學過。”
“可曾聽夫子講過諸葛先生圍困平陽,放飛紙燈出城救援的典故?”
“杜兄是要……”李世民眼中迷惑盡散,瞬時明亮起來。
杜如晦含笑用力點了幾下頭。一陣冷風吹過,他探出手掌迎風,眼下已是十月中旬,正是從西北向南吹的橫風。“只望風向不變,晴好無雨。”L
ps:作者隨便說兩句,為什麼說到諸葛亮的故事,只說《蜀志》,而不說《三國志》呢,因為隋唐那個時候壓根沒有《三國志》這個說法,而是分了《魏志》、《蜀志》、《吳志》三部的,一直要到北宋年間,才合併了這三部,合稱《三國志》。
另外,杜如晦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出自《孫子兵法》。意思是不靠暴力的戰爭手段,就使敵對方民心軍心歸順。
☆、第一百五十九章 長安錦年(十八)
暮色四合,正是萬家掌燈時分。西北風吹得甚是勁疾,初升的那幾顆星子好似被吹得搖搖晃晃。
這一日,守城的兵夫換到了第三撥,十人一隊的巡查兵夫亦未發覺有甚異樣之處。守將左翊衛將軍陰世師與坐鎮城中的刑部尚書衛文升,二人裹緊大氅,頂著風,親往城樓上巡了一圈,城外情形與前幾日一般無二。
風冷且急,這陰將軍與衛尚書見無異動,便匆忙下了城樓,互拱手道了別,正要各自往各自的住所去。突然有兵夫跑著趕上前稟告,只說城外西北處升起了無數的孔明燈。
陰世師與衛文升狐疑地對望一眼,不得其解,若是在寒衣節的那幾日,城外鄉野有人放飛孔明燈,再是正常不過,本就有寒衣祈天的鄉俗,只是此時早已過了寒衣節,況且這樣大的風,紙燈升空原就不合常理,又何來這般多的孔明燈。
當下兩人重又登上城樓,極目遠眺,果真有數以萬計的孔明燈閃閃爍爍地騰空而起,藉著風勢,飄飄搖搖地朝大興城這邊飛來。不消半刻的功夫,燈光閃耀,飛臨大興城上空,猶如漫天的繁星降世一般,煞是好看。
城中步履匆匆正欲歸家的百姓皆不由自主地停駐了腳步,舉頭凝望暮色中明滅不定的紙燈,滿腹疑惑。坊間的民眾亦從紛紛自家宅中走出,指著半空的奇景爭相觀望。
有一兩盞燈的火油即將燃盡,一面隨風繼續飛著一面緩緩地往下降,陰世師眼力好些,天色雖昏暗,仍然能瞧見孔明燈上“尊王黜霸”四個大字。他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