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和強化員工的表現,就明確地告訴他們工作目標,並提供足以回報他們貢獻的獎勵機制。
彼得處方六十二:彼得參與法——獎勵團體表現。
彼得處方六十三:彼得授權法——為有能力者提供發揮創意的機會。
彼得處方六十四:彼得讚美法——傳達你對員工傑出表現的讚賞。
彼得處方六十五:彼得聲望法——要與各階層的優秀員工溝通。
彼得處方六十六:彼得趨近法——透過強化的手段,不斷使一個人趨近理想的目標,可以改造一個人的行為。
馬太效應(1)
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富人享有更多的資源——金錢、榮譽以及地位,窮人卻變得一無所有。
貧富懸殊
《聖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主人將要遠行,臨走之前,他將僕人們叫到一起,把財產委託給他們保管。
主人根據每個人的才幹,分給第一個僕人五個塔倫特(注:古羅馬貨幣單位),分給第二個僕人兩個塔倫特,分給第三個僕人一個塔倫特。
拿到五個塔倫特的僕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五個塔倫特。
同樣,拿到兩個塔倫特的僕人也賺到了兩個塔倫特。
但是,拿到一個塔倫特的僕人卻把主人的錢埋到了土裡。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主人回來了。他想知道幾個僕人是怎麼處置他委託給他們的塔倫特的。
拿到五個塔倫特的僕人,帶著另外五個塔倫特來到主人面前,說:“主人,你交給我五個塔倫特,我又賺了五個。";
“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同樣,拿到兩個塔倫特的僕人,帶著另外兩個塔倫特來了,他說:“主人,你交給我兩個塔倫特,我又賺了兩個。";
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最後,拿到一個塔倫特的僕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穫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但是,我很害怕,於是,便把錢埋在了地下。看,那兒埋著你的錢。";
主人立即斥責他說:“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穫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應該把錢存在銀行家那裡,待我回來時,連本帶利地還給我。";
然後,他轉身對其它僕人說:“奪下他的一個塔倫特,交給那個賺了五個塔倫特的人。";“可是,他已經擁有十個塔倫特了。";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更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
這個故事出自於《新約?馬太福音》,它的寓意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上個世紀60年代,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首次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歸納為“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人類在資源的分配上,《馬太福音》所預言的“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十分明顯:富人享有更多的資源——金錢、榮譽以及地位,窮人卻變得一無所有。
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朋友多的人,會藉助頻繁的交往結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則往往一直孤獨;名聲在外的人,會有更多拋頭露面的機會,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討人喜歡,因而,他們的機會比一般人多,有時,一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