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心道,他家大爺真會睜眼說瞎話,拿著帖子把太醫院有頭臉的太醫們輪番請了一遍時,怎不說自己是平民之身?
☆、第90章
不出幾日,顧三娘動了胎氣的訊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似的飛到京城世家夫人們的耳中,那日顧三娘被逼著給眾人跪拜的事,可有不少人當場看在眼裡。據聞過後安妃還給顧三娘傳了口諭,命她給自己縫製褻衣,需知京裡有教養的人家,誰敢這般張狂行事?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有傳言,說是當日蔣府的太醫換了一撥又一撥,到了晚間,更有人親眼目睹,蔣府的管家鄭重其事的把安妃命人送來的東西,一股腦全送還給安府。
這場風波傳到最後,漸漸就有些變味兒了,京城裡的權貴人家,哪個不知安妃的底細?她這般羞辱蔣家大公子的繼室,可不就跟內院那些爭風吃醋的婦人一樣,然而,安妃要吃醋,也該跟三宮六院的那些嬪妃們去掐尖兒要強,這一不留心弄錯物件,是要將靖文皇帝置於何地?
看不透的人,只當這些是內帷裡無傷大雅的小事而已,看得透的人,發覺此事隱約是劍指當今聖上,果然,隔日就有朝中一個性子耿直的老諫官上折給靖文皇帝,先是將安妃大肆批判一頓,罵她心胸狹隘,恃勢凌人,難當後宮嬪妃的表率,這老諫官還給皇帝寫了一遍情真義切的規勸書,他不光苦勸靖文皇帝要遠離安氏這樣的妖妃,文章結尾還勸道,妨賢嫉能,御下蔽之,而不憂其有害於聖政也。
靖文皇帝看完這篇諫書,立時氣得暴跳入雷,若不是有人攔著,那老諫官早就人頭落地,膽敢說他妨賢嫉能,他妒忌的是誰?這賢能又指的誰?
諫官言者無罪,靖文皇帝要是真把討人嫌的老匹夫殺了,他倒落了個犯顏直諫的美名,甚至於還坐實了他妨賢嫉能的汙名,最終受益的卻是背後那個沈拙,靖文皇帝殺又殺不得,心裡的火氣只得往外撒,首當其衝的就是始作俑者安妃。
宮裡處處是耳目,安妃被靖文皇帝斥責禁足,很快就傳至各府,那安家不得暫且收斂鋒芒,不敢再給安妃招眼,且不論外面的閒言碎語,單說安妃,雖說被禁在宮內,到底是靖文皇帝心尖兒上的愛人,宮裡一應的吃穿用度並無人敢苛刻,只是她這半生,順風順水慣了,今日卻栽在顧氏這個鄉下女人的手裡,但凡想起這些,就不禁叫她怒火中燒。
早在得知沈拙續娶的女人出生卑賤時,安妃內心便有些五味雜陳,她自知與沈拙夫妻緣份已盡,然而京城數不清的公侯小姐,他娶誰不好,偏要娶一個寡婦,難不成蔣家大奶奶的位置,阿貓阿狗都能做得?
碰巧那日宮中宴客,安妃一眼就認出顧三娘身上佩戴的首飾,這自是又勾起一樁陳年舊事,原來,當年安氏剛嫁進蔣家,有一回,她和沈拙一起清點沈氏的遺物,看中了那套碧璽首飾,誰知沈拙推說是母親生前的愛物兒,不肯送給她,這倒也罷了,為甚麼現今顧三娘卻戴在頭上?莫非她還不如一個寡婦?況且這女人不懂尊卑禮法,她若是不教訓她一下,豈非人人都能欺到她頭上。
唯一叫她料想不到的是顧三娘竟懷了身孕,可恨沈拙絲毫不念舊情,害得她顏面掃地,還落得被皇上禁足的地步,只要想到這些,安妃越發恨毒了顧三娘。
不提外面的紛爭,蔣家自是一片喜氣洋洋,顧三娘有孕,不光沈拙喜出望外,就是蔣中明的臉上也難得掛上笑容,他和沈拙各有心結,雖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二人卻很少打照面,蔣中明跟兒子不親,隔代的孫子他還是十分喜愛的。
他們這一支子嗣單薄,小輩兒裡就一個御哥兒,還被沈拙改了姓氏,遷出族譜,吉昌公主和蔣鎮言成親多年,見面的次數並不多,又何談子嗣,至於蔣錦言和孫氏,他們夫妻是新婚,蔣錦言又被打發到長陽去了,孫氏沒有好訊息實屬正常,眼下顧三娘忽然傳來喜信,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