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時期。有了近代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前車之鑑,中國正在尋求避免內部矛盾外部化的有效釋放途徑。仇富心理與仇資心理,應該是一個世界普遍心理,具有世界民間的立場,中國革命年代的仇富心理與仇資心理帶來的階級鬥爭,使得中國人民建立了一個民主、開放、公平的國家。因為開放並不是與民主和公平同步完成的,所以中國社會的開放與經濟建設過程中,必然要帶有對仇富仇資心理等各種革命手段繼承運用以及不同時期變化的特徵來。
開放促使了中國社會走上初步具有資本契約國家雛形的道路,這一轉折具有其歷史必然性。而中國又是一個注重傳統歷史文化的國家,中國的轉折階段和成熟階段,都是帶有東方色彩的,現有歐美等各國資本主義國家的現狀,與中國資本契約轉折的特色共同主導著未來。整個世界的人民,因為各國革命與建設道路不同的國情,決定了渴望各自國家資本契約平衡制約不一致的願望。儘管生存本能都是一樣的,整個世界需要存在人民狀態,這同樣也是人類的生存本能與文明程度決定的。
中國革命從傳統中發源而來,又在長期的革命鬥爭時期,經歷了世界近代史上少有的悲慘與痛苦,雖然近代史這個概念並不永遠確定,但中國近代革命整個過程,尤其是武裝革命鬥爭過程中,繼承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所有悲慘和痛苦,這是中國人民以勤勞勇敢自稱的根本依據。近代史可以變成古代史,革命鬥爭可以變成歷史上的興亡替代,但是中國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是應該並可以繼續保持下去的。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與世界人民狀態中表現的生存本能與文明程度,是一致而又屬於其中之一的關係。
沒有矛盾就沒有統一,中國目前資本市場轉化出來的內部矛盾外部化,應該是對整個世界文明程序的推動。中國現代社會除了初步具有歐美資本主義社會國家的資本契約特徵,還具有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以來的傳統資本契約特徵,既是一個現代化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資本市場,又是一個受到傳統倫理約束的傳統資本市場,這個中國市場,也是決定是否會避免走上西方國家近代史上製造世界戰爭慘劇的一個市場。
在近代學習與傳統學習兩個方向上,中國現代社會生成了市場與家庭、資本與各人、組織與個人之間等等一系列不同於近代西方世界又不同於傳統歷史世界的中國各體關係。其中,組織與個人的各體關係,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代作為代表革命群眾的根本關係,到了現代,組織與個人關係依然是根本。革命年代武裝鬥爭時期,其組織個人關係發揮關鍵作用,其類似於各家各人在傳統中的地位,而側重於理解別國革命成功經驗而不是傳統革命經驗。近代中國在武裝革命鬥爭時期,革命群眾仍然是各家各人組成的,雖然組織關係只是或者不是各家各人的組織關係,儘管其關係不只是代表各家各人。其關係,也是對傳統倫理關係的一個重塑。組織與個人關係經過武裝革命,到建國時期開始向經濟建設轉變,不止是建國六十年期間的時間,實際上中國共產黨在與國民黨進行國內革命鬥爭時期,和在與作為外國侵略者日本或者變相侵略的美國進行民族革命鬥爭時期,都曾經有過對經濟建設的摸索。與各個戰爭時期一樣,戰爭嚴重損害對經濟建設摸索,中國在美國侵略朝鮮而變相侵略中國時期的鬥爭,雖然只有三年,但因為其戰爭的殘酷性,同樣嚴重損害了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中國現代社會,其後又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大躍進、文革動亂到撥亂反正等不同的計劃經濟時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資本經濟,中國社會生成市場與家庭、資本與各人這樣有助於穩固組織與個人社會結構的倫理組織模式,經過了多少不斷摸索,才能夠得以形成在今天,以小康和諧為指標的社會主義社會資本市場的走向。資本是不平等的,並不等於資本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毫無意義,中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