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眉清目秀,嗯?眉毛倒是有些像,是有些像,更像哀家。嗯?他在做什麼?
太后這時候,似又忘了自己處在殿中,忘了身邊有許多的人,她目光炯炯地看著陳凱之,似乎眼中只剩下了陳凱之的身影。
在入殿之中,她終究稍稍一忽神的樣子,面露出了難得一見的憨態。
然後……這傢伙竟露出了一絲不太好意思的樣子。
這眉眼之間,竟好像是在說,很抱歉呀,先讓我想想接下來該幹嘛。
終究……他似乎是恍然了,噢,原來應該這樣。
然後他才想要快步上前,學著自己師兄的樣子,開始行禮。
可是……
這傢伙……
太后的眼眸裡竟有那麼一絲絲怪異,他……呃……好像是越過了鄧健,然後又好像是回想起自己不該靠在師兄之前,接著,他腳向後挪了一步,才一副舒了口氣的樣子。
太后也是醉了,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陳凱之,卻見他深深吸口氣,就好像完成了一樁千難萬難的事。
唯有他那位師兄,頭依然垂著,心裡卻頗為鬱悶,這師弟……怎麼還沒動靜?丟人啊,丟大人了,難怪恩師總說這廝不靠譜。
陳凱之這才拜倒道:“草民陳凱之,見過太后娘娘。”
這話聽在太后的心底,卻是有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母性,瞬時湧上心頭,她竟已是無法察覺,自己的眼裡,淚水已是撲簌而下。
這孩子……
卻又只在一瞬間,她猛地驚覺到了自己的失態,連忙將鳳眸瞥到一邊,不願再去觸及這近在咫尺的孩子,可是眼角的餘光,竟又忍不住又朝他看去。
他拜倒,已看不清他的面容了,可只這看似瘦弱的身軀,卻令太后在喜悅之中,又沒來由的有了一陣酸楚。
第二百二十六章:巨大反響(3更求月票)
這一天,在天人閣裡,終於迎來了吉日。
此時,山門大開,突的,這山下的童子,竟是全數換上了一身紅衣。
在這山下的曉諭亭,此時卻已有許多讀書人流連了。
曉諭亭,乃是太祖高皇帝時所建,所謂曉諭,並非是公佈詔令和聖旨,而是天人榜發榜之用,任何登榜的文章,都需在此張貼,佈告天下。
而此亭竟敢借用曉諭二字,也是太祖高皇帝的用意,即天人榜,與宮中的詔書、聖旨具有同等效力,以此來展現皇家獨尊儒術的決心。
今日,這風塵已久的曉諭亭,竟是掛上了燈籠,終於令這寂寞已久的地兒添上了生氣。
可這,已是許多年不曾有過的事啊。
一開始,只是幾個讀書人四處傳告,到了後來,各院的讀書人都來了,便連學宮裡的掌院和博士們,也都濟濟一堂。
這倒不是湊熱鬧,要知道,天人榜已經許多年不曾有文章列入天人榜了,現在這裡竟掛起了燈籠,就意味著有文章橫空出世,這是何其大的盛事。
而此時,終於有一個童子,手捧著錦盒,徐徐而來。
在萬眾矚目下,從錦盒中取出了一篇文章來,而後躡手躡腳地走到了人愛碑前站定。
“是人榜!”
人群頓時一陣騷動,許多人目帶期盼地緊盯著童子手上的文章。
而這童子,在矚目下,小心翼翼地將文章張貼在碑上,而後,他們悄無聲息來,也是悄無聲息而去。
可他們一走,人群頓時洶湧,無數人湧到了這碑前,在這裡,一篇文章赫然在目《賦稅論》!
而最下的題跋,卻是陳凱之。
“陳凱之……陳凱之是誰?”
“是文昌院的陳凱之!天,他的賦稅論竟得到了學士們的青睞。”
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