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屈突通作戰慎重,所以雖無大捷,但從無敗績。
大業十三年,隋煬帝三次南下江都之時,便授屈突通為左光祿大夫、衛大將軍,令率其部眾,隨代王楊侑鎮守長安。
李淵即在太原起兵,乃親統甲士三萬,於晉陽誓師出發,沿汾水南下,經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進屯賈胡堡(靈石西南)。
代王楊侑聞報,急派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駐守霍邑(今山西霍縣),另派屈突通率驍果數萬駐守河東,與宋老生遙相呼應,以拒李淵。
八月,李淵計誘宋老生出城,兩路夾擊,大敗隋軍,佔領霍邑,開啟進軍關中通道。繼而便沿汾水南下,佔臨汾,克絳郡,於十五日進至龍門(今山西河津)。
劉文靜引突厥大將康鞘利率兵趕到,李淵兵力大增,進至汾陰(今山西萬榮),關中民軍首領孫華率部來投。
李淵大喜,遂命孫華先行渡河,並派左、右統軍王長諧、劉弘基,左領軍長史陳演壽、金紫光祿大夫史大柰,率步騎六千渡河,至梁山(今陝西韓城)紮營。
未數日,李淵引主力來至,便問前敵情況。
孫華答道:敵聞我軍至,固守不出。
李淵喜道:屈突通精兵不少,與我軍相隔僅四五十里,不敢來戰,必是內部不和,諸將已不為隋朝效命矣。來日交戰,若屈突通率軍過河,我則進攻河東,必能一舉破之。若彼全軍守城不出,我等就拆毀河橋,前扼其喉,後擊其背,屈突通定為我擒矣。
眾將聞之,皆都稱善。屈突通聞說李淵來至,果然主動渡河出擊,派虎牙郎將桑顯和率數千士卒,乘夜襲擊王長諧等軍,初戰獲勝。
孫華、史大柰遵依唐公之策,率輕騎從側後襲擊,桑顯和軍敗回河東。李淵率諸軍乘勢大進,包圍河東郡城。河東城高險峻,屈突通又善守城,唐兵攻而難下。
李淵見此,只好留下部分兵力繼續圍城,親率主力渡河西進,威逼關中。
屈突通聞知李淵繞開河東,直擊長安,不由大驚。乃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把守河東,自率本部軍自武關西出藍田,回救長安。
前至潼關,卻被劉文靜引軍阻遏,不得寸進。
當時隋將劉綱守衛潼關,屯軍都尉南城;屈突通欲與劉綱合兵,未料被唐將左統軍王長諧率部搶先襲佔都尉南城,斬殺劉綱。
屈突通被迫退守都尉北城,與劉文靜相持月餘不下。
因急於進軍還救長安,屈突通不耐久持,遂派桑顯和為將,引軍夜襲劉文靜軍營。桑顯和領命,奮勇而出,率軍接連攻破唐軍二柵。只餘劉文靜一柵,久攻不下。
,!
桑顯和鼓勇再戰,殺死唐軍數千人。劉文靜登壘督戰,卻被桑顯和在火影中看得清楚,引弓發矢,只一箭射中劉文靜左肩,栽倒在城上。
唐軍見主將受傷,士氣大減,已露敗相。此時桑顯和卻因軍士疲憊,下令停止進攻,就地開飯。劉文靜抓住戰機,命重起營柵,點燃烽火求援。
隋軍用餐未畢,早有突厥遊軍數百騎看到營中烽火,乃自南山馳至,猛擊隋軍背後。隋軍就此大亂,桑顯和止喝不住。
劉仁靜見此,知道救兵已至,遂命吹號,三柵之兵皆都吶喊而出,前後夾擊。
由是隋軍崩潰,桑顯和僅以身免,逃回大營。此戰之後,屈突通處境愈加窘迫。
有部將建議投降,屈突通流涕道:我家蒙受朝廷厚恩,侍奉二代君主。既食君俸祿,怎能逃避國難?只能以死相報,為朝廷挨此一刀!
部將皆都痛哭流涕。便在此時,人報有唐使在營外求見。屈突通命入,原來唐公已攻佔長安,遣家僮前來勸降。
屈突通聞說長安已失,家屬都被李淵所俘,心膽欲裂,當即拔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