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妻。赫拉克利特看到,希臘許多城邦的青年男女放蕩不羈,“彼此相愛的人也往往為了它而相殺”;在斯巴達,由於崇尚女色,武士們所受的紛擾比因敵軍襲擊所受的損失還要嚴重,他感憤於放蕩縱慾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危害,曾經大聲呼叫,必須消除人們過度的感情慾望,“撲滅放肆的東西急於撲滅火焰”。

第三章 人的性行為的扭曲 從縱慾走向禁慾2

德謨克利特雖然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與快樂,但又強調,人不能像動物那樣只追求感官的滿足,而要善於節制感官的慾望,追求高尚的快樂。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三代師徒,也都主張節慾。蘇格拉底強調,人不能受物質的引誘和情慾的控制。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要由理性統率,無恥、妒忌等情感,偷盜、姦淫等行為,都是惡;驕奢淫逸等現象都是社會病態。柏拉圖更是主張控制情慾,他認為,各種各樣的情慾、快樂和痛苦,都是孩子、婦女、奴隸和下層平民的本性,高貴的男性應當節制慾望,過超凡脫俗的禁慾主義生活。

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是歐洲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在歐洲統治了一千多年的性禁慾主義既和原始社會的性禁忌有一定的聯絡,也是古羅馬帝國由於縱慾等原因走向滅亡的一個發展結果,縱慾走向了反面就是禁慾。

古羅馬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對歐洲文化以至世界文化都有重大影響。在生活上,起初,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一樣,奉行性快樂主義,這基本上是自然的、健康的、生氣勃勃的,但是,對於古羅馬人來說,這種生活方式隨著奴隸制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逐漸走向了反面。古羅馬人(指自由民以上的人)有錢,由於剝削與寄生而有充裕的時間,又有大量的奴隸可供奴役,於是就日益沉溺於享樂、揮霍與縱慾,以後,人口銳減,奴隸起義不斷興起,外族不斷入侵,古羅馬文明之花不可避免地凋謝了。

有的西方歷史學家認為,古羅馬帝國的滅亡主要在於縱慾,這個論斷雖然尖銳,但是並不太全面、準確,一個國家的衰亡在於其內部固有的矛盾(主要是經濟的和政治的)發展、激化的結果,性風氣、性習俗只是這些矛盾的一個折射。不過,古羅馬人的縱慾確實喪失鬥志、體力,而且和人口銳減有很大關係,縱慾損害了許多人的性功能,縱酒過度和洗熱水澡過度又影響到男性精子的生成、儲存與活力;同時,古羅馬人從送水的鉛管、杯子、烹呼叫的坩堝、女性化妝品的白鉛及酒中吸收微量的鉛,久而久之導致了慢性鉛中毒症,造成了男子的性無能和女子的不孕症。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於公元1至2世紀傳入羅馬,流傳於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各族人民中間,羅馬帝國先對基督教殘酷迫害,後來又加以利用,於公元4世紀定為國教。早期的基督教反映了當時的奴隸和貧民對奴隸制度的憎惡,但又主張今世要忍耐、順服,把希望寄託於來世。在基督教義中提出的性禁慾主義正是反映了當時廣大下層民眾的心理,在某種程度上總結了歷史教訓,因而一時容易被許多人所接受。

基督教一開始也並不是提倡性禁慾主義的,在其創立者耶穌的時代,作為中下層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暴政的一個政治團體和思想派別,它的教義主要集中在以神學面目出現的政治鬥爭上。對於性問題不太重視,其性道德也基本上是猶太教《舊約》精神的翻版或自然延伸。

基督教的性禁慾主義表現在《新約》、各種福音書和使徒書信中,它不符合充滿著熱愛生活的哲學的《舊約》,而《舊約》佔聖經的大部分,並且被稱為基督教的聖書。實際上《舊約》反映的是在父權制條件下猶太教形成時期人們對性的看法,這些看法同《新約》中宣傳的觀點有許多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之處。基督教性禁慾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性即罪”,提出肉體為惡,情慾為惡,而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