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鵝毛大雪。
一同在甕城的軍營中取休息的高文舉很疑惑的向楊延昭請教了一下白天的兩場屠殺。他雖然是第一次看到攻城這種戰鬥,可並不代表他對這種事沒印象,今天契丹人的表現實在讓人不敢相信,但他不用千里望也能看清楚契丹士兵絕非表現出來的那般無能,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遂城這種戰法正好剋制了契丹人所有的長處。他對這個非常好奇,免不了要討教幾句了。
楊延昭笑著問他,有沒有發現遂城的城牆和護城河之類的這些設施與別的城池有何不同?高文舉還真沒留意這個,他的印象中,城池的建造形態各異才是正理,依據地形,將防禦的功能增強到最大是題中應有之意。聽了楊延昭的解釋才知道,原來這年頭修建城池,都有個標準和規矩,多少人的城修多高多寬多厚的牆都是有硬規定的,絕對不能違制,否則主官就會被扣上個圖謀不軌的罪名。這就是為何那麼多官員每隔幾年都要削尖了腦袋讓自己治下的地盤升格成望縣望郡的原因,升格之後官聲好進步是一個好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借這個機會堂而皇之的擴建城池,至於擴建城池是為了增強安全感還是為了藉機斂財就見仁見智了。
補了一課的高文舉自然要問一下為什麼小小的遂城居然能將城池擴建的如此恐怖了?這麼幹就不怕招來非議麼?楊延昭很神秘的笑了笑,反問他,你看這城池的規模,像是一兩年就能建成的麼?高文舉稍稍一想便恍然大悟,如此看來,這座城池肯定是上面點了頭的,搞不好還有可能就是那個被契丹人差點活捉了的太宗陛下自己的意思呢。難怪楊延昭會被派到這裡來看糧倉了,楊家父子與契丹人交手最有心得,讓他們在前線把守,難免會與契丹人磕磕碰碰,放在這裡悶上一陣子,如果契丹人不來就算了,契丹人果然來襲時,一下就看到露出獠牙的威虜軍的威風了。
高文舉想了一會,低聲問道:“設計這座城的,是楊太尉吧?”
楊延昭面色一怔,露出一個很自豪的表情:“高大人果然聰明絕頂。一眼就看到了根子上。當年,先帝首度北伐失利,南歸之時,便在此地差點被契丹人追上,若非先父護駕,恐怕難逃契丹人的毒手。後來他一路南歸,僅用了八天就回到了京城,雖說安然揀回了性命,可同時也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遂城一過,大宋境內居然再無任何屏障可依。而遂城城小牆敗,若契丹人果然來攻打,便是一時半會攻不下,卻也大可繞道而行。先帝憂心於此,便問計於先父,後來便有了此城。遂城如今這個規模,乃是前後五任主官合力修建的。先帝大去之前,令延昭率威虜軍退回遂城,一是為了向契丹人示好,好換取邊境安定,為大宋贏得點時間。二來,先帝也很清楚,此處是抵擋契丹進攻的關鍵所在,也唯有延昭把守時才能發揮最大效用。”說到這裡,輕輕的搖了搖頭道:“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這一層,今日那潘寧的嘴臉高大人也看到了,大人可知為何潘寧惱怒末將遣散了那兩千士兵嗎?”
高文舉這幾個月來常常聽到趙元佐聊起關於宋軍各軍中的種種齷齪,看到楊延昭一臉苦楚,心裡一驚,想了想,還是決定坦率一些:“他是想斷了威虜軍東山再起的機會?”
楊延昭很難得的展齒一笑,這是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那兩千士兵,正是他給威虜軍留下的火種。有了這兩千退伍老兵,就算威虜軍這次全軍覆沒了,也還有個重頭再來的機會。這也是當年從父親陳家谷兵敗之後,他與孟良等人重建威虜軍時從父親的手段中學來的。被高文舉說中,他絲毫不意外,對於這個年輕人,他是打心眼裡喜歡。能文能武,有膽有識,最難得的是要緊關頭肯與他並肩作戰,沒有丟下袍澤逃跑,能有這份情誼,不管立場如何,都是個可以放心的漢子。
高文舉摸著下巴,自顧自的思索了一會,小聲道:“如此看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