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8部分

官,其父便是當年楊吳開國君主楊行密身邊大將周本。周本生前在楊行密手下就做到過德勝軍節度使的官職、鎮府舒州(現代的安慶),算是一方藩鎮。舒州的周本和廬州的劉威二人幫著楊行密鎮守整個安徽地區。後來徐氏(李昪)篡楊吳的時候,周本已經老了,也沒有附和勸進,只想了此殘生。但是周宏祚害怕父親身居高位不表態的話,會禍及家門,便代替父親的名義上表附和勸進。

事後周宏祚被李昪任命在舒州就地當官、李璟任期內又升到正牌的舒州刺史,廣順三年周軍南下與南唐大戰一場,戰後協議中舒州被割讓給了後周,周宏祚只好被趕過江來當了池州的地方官。不過他這個刺史一直只是純文官,並沒有直接執掌兵權,一來是周宏祚不善武,確是文人一個;二來也可以看出南唐李氏對於那些楊吳時候就身為藩鎮的勇將後裔多有提防,不讓執掌兵權。

按說,這麼一個人應該是有點兒功利心的——如果真的按照他爹周本的想法,顧念楊氏重恩,不願意給李家當官的話,就不該附和勸進。

但是實際上週宏祚也算不得多麼功利,如果不是歷史已經被錢惟昱改變的話,如今這個時間點,周宏祚應該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原本的歷史上,淮南的舒州可不是被和平割讓給後周的,廣順三年的時候,周軍也沒有南下進攻南唐。直到顯德四年的時候,周軍才透過純武力手段攻陷了舒州。周軍破城之日,舒州文武官兵多有投降,但是周宏祚卻選擇了投水自殺殉國,也算是頗有忠烈之心了——可以說,是因為錢惟昱的蝴蝶效應改變了歷史,才讓周宏祚活到了現在。

但是後來史家也多有人分析,說這周宏祚素有文名,許是不想在武人政權中受辱,加上對南唐認同感比較強,這些因素綜合作用,這才自殺。這種觀點,也不能說是沒有道理,因為縱觀歷史,周軍洗劫淮南以及後來北宋攻打江表的時候,南唐確實有大批文臣為國盡忠,或力戰而死、或自殺殉國,比例反而比武臣還高。

這和南唐重科舉、興文教,善於養士是有很大關係的,遍觀《十國春秋》中的南唐書,凡是得到列傳的文武,大約三分之二都是在周軍南侵或者後來宋軍南侵過程中力戰而死,或者說自殺殉國。要說他們沒骨氣,顯然是一種抹黑;縱使還原歷史不能達到“崖山跳海”的程度,但是至少在那些自殺和殉國者看來,唐亡於宋是一種“率獸食人、神州陸沉”。

至於後來宋人也吸收了南唐守天下的一些凝聚人心的手段,知道了“馬上得天下、寧可馬上治天下乎”的道理。並且充分馴化為一個漢人政權,這些都是後話了。正如不能因為如今韃子已經是大家庭一員就去苛責岳飛不是民族英雄一樣;在看到一幫不事建設靠燒殺擄掠以戰養戰的節度使隳突天下的過程中,與民休息的人產生反感是很正常的。

……

“過團練,今日之戰,可是全靠你統籌全域性了。本府手無縛雞之力,唯有在此城頭督戰,與城共存亡以報國。其餘諸般調遣事宜,還要團練留心了。”

池州團練使名叫過彥,也兼任著一軍都指揮使,算是此刻池州城內最高階別的武官。過彥也算是南唐死忠——其實說實話,南唐已經風雨飄搖到了如今這個程度,還肯賣力抵抗的,基本上都是死忠,個人意志不夠堅定的,不是跑了就是投降了——聽聞周宏祚這般言語,也是一拍胸脯,沉聲說道:“刺史大人放心,但教過某還有一口氣在,就容不得越賊入城。”

周宏祚和過彥互相勉勵的時候,對面的吳越軍陣已經開始擂起戰鼓,咚咚鼓聲混雜著綿長的巨大牛角號子,凝固起一股悲涼蒼莽的氛圍。城外五千吳越鐵甲騎軍如波開浪裂,齊整地分向兩翼,然後數十騎看上去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