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3部分

愚意揣測,援軍主帥任選,莫如曹翰——前年滅蜀之戰時,王全斌為西南行營招討使,曹將軍時任兵馬都監,留關中、隴右督辦軍需、援軍。當時已為王全斌之臂助。且滅蜀後,其餘眾將多隨王全斌入川駐留,唯有曹翰依然在關中駐紮守備、待川中徹底平靖後,又被任命為總辦督運‘日進綱’之主官,往返京師與關中,如此,曹翰定然熟稔蜀地與關中情形,又明白從京師調兵入川增援之地理情勢、軍需排程。曹將軍帶兵作戰之能,在當初王全斌剿殺漢中韓保正時也頗有可圈可點,此前還曾從徵多年。無論哪一方面,曹翰將軍都可當此任。”

曹翰?這個名字,倒是此前還真沒有人和趙匡胤推薦過。他弟弟晉王趙光義雖然這幾天也諫言頗切,但是遇到趙匡胤試探問他所定義的這個主帥究竟該用何人時,卻是從不置喙,只推說自己不諳諸將情形——這顯然是趙光義在避嫌。如今趙普毫不猶豫地說出了人選,趙匡胤覺得腦中似乎是豁然開朗,馬上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莫非,曹翰是三弟的人?只是三弟不敢親口說?則平怎麼會偏幫三弟呢……

趙匡胤猶豫之間,決定再試一試:“朕曾命德昭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關中秦嶺諸處,也算是德昭就近轄制所在,若是以德昭為帥、曹翰副之,則平以為如何?若是可行,朕擬先加德昭為武功郡王。”

第441章 斧聲燭影…上

趙匡胤口中的德昭,自然是他如今在世子嗣當中的嫡長子,趙德昭了。趙德昭此前被他封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又陸續加了一些許可權頭銜,也算是慢慢混功勞,趙匡胤在立儲君一事上頗不乾脆,也是素為後人詬病,不過在天下未曾徹底平定的年代,在“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的年代,這也是一種無奈吧。畢竟漢隱帝的陰影放在那裡,趙匡胤也要考慮人心向背。

趙德昭如今也快17歲了,縱然不給親王、太子,先給個撈功勞的機會還是不錯的。因此趙匡胤問出之後,馬上用一種期待地眼神看著趙普回答,試圖從中挖掘出一些什麼來。可惜,他又失望了。

“陛下,臣以為……不可!將來陛下若是伐吳越,抑或滅北漢,待皇子稍長後從徵,可也。然如今情勢,若以皇子為帥,則是等於明告天下,示人以不信老臣——開國將帥,自古便是為了免禍,也多有求田問舍以自汙之舉。陛下杯……石守信等棄軍到鎮後,據說也多有聚斂不法。今日陛下在平定民變兵變時以聚斂之罪罰武臣,看在天下百姓眼中或許是仁慈之舉。然聚斂之將帥,定然人人自危,還望陛下三思!”

趙匡胤的臉色一下子變冷了:“你的意思是想說,哪怕朕真是因為王全斌、曹翰貪得無厭,刮地三尺而辦他。但是隻要這事兒和拔擢德昭的事聯絡在了一起,便會讓人覺得朕的真心實是為了給德昭鋪路?那些將領,便會以韓信之下場而人人自危——是也不是?!”

暖閣之中,幾乎滴水成冰一般的氛圍,趙普心中發苦,又有些釋然。趙匡胤敢和他這麼說話,絲毫不懼那些帝王心術的思想被說出來,固然有此地幽密,無論說啥都不虞為外人所知的原因,也有因為趙匡胤自覺和他趙普已經是相知太深,無須掩飾的原因。

噗通!趙普又一次跪下,免冠叩首答道:“還望陛下明鑑!”

“好你個趙普,朕的家事都敢插嘴了,滾——”

……

趙匡胤在趙普面前提到讓趙德昭就地以陝西兵與京師增援禁軍討伐蜀中叛亂的提議,本不是趙匡胤自己心血來潮的——其實,趙德昭這個人選,是盧多遜在奏章中首次提到的,可見盧多遜也是個善於揣摩上意之人,與陶谷純粹出於道德和貪汙的考慮希望臨陣換帥動機完全不同。沒想到,提出來之後反而遭到了趙普的阻擊。不得不說趙普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可是趙普本身屁股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