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若金,攻錯若石”。
這幅輓聯無疑生動地展現出了兩人之間深厚且真摯的情誼,證明了他們乃是可以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不過,儘管左宗棠和曾國藩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絡,但他們在許多方面卻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無論是性格脾氣、興趣志向,還是個人能力以及各自的生活經歷等等,都大相徑庭。
特別是在面對列強侵略這樣重大的問題時,兩人所持的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在處理天津教案這件事情上,他們便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而後來的“海防塞防之爭”,同樣使得他們各執一詞,難以達成一致的看法。
相比之下,左宗棠與李鴻章之間的爭論則要更為激烈和嚴峻得多。
不少歷史學家在對這段歷史進行評價時紛紛指出:“在當時清政府中央和地方那些掌握著實權的人物當中,唯有左宗棠一人敢於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地提出辦理天津教案所應當秉持的愛國立場。並且在此事過後,還毫不畏懼地指責曾國藩的投降式外交策略,嚴厲批判曾國藩等人所倡導並推行的洋務運動只不過是一種毫無實際意義的‘空言自強’罷了。”
由此可見,左宗棠在諸多關鍵問題上始終堅守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原則,其剛正不阿的形象躍然紙上。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位一向以剛正不阿著稱的左大帥,在面臨革命軍氣勢洶洶、排山倒海般的全面征伐之際,縱使他有滿腔的豪情壯志和過人的軍事才能,此刻竟也不禁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
他心急如焚地向朝廷發出一封又一封請求支援的加急文書,但最終得到的回覆卻只有令人心寒的沉默與杳無音信。
彷彿整個世界都已將他遺忘在了這硝煙瀰漫的戰場之上,讓他獨自一人去承受那無盡的壓力與艱難險阻。
左大帥緩緩抬起頭來,目光迷茫而無助地望向那片廣袤無垠的天空。
只見夕陽西下,餘暉如血,宛如一幅悽美而悲涼的畫卷展現在他眼前。
那漸漸西沉的太陽,不正像這個曾經輝煌一時、如今卻已然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嗎?
它就如同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雖仍在苦苦掙扎,但終究還是無法抵擋歲月的侵蝕,一步步走向衰敗與沒落。
“唉……”左大帥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憂慮與感慨。
回想起往昔的崢嶸歲月,那時的自己何等意氣風發,率領著大軍南征北戰,屢建奇功。
可如今,面對著革命軍這支新生力量的崛起,自己竟然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局勢一天天惡化下去。
“如今這馬岱所統領的軍隊可謂是蒸蒸日上啊,他們士氣高昂,軍紀嚴明,作戰勇猛無比,簡直就是戰場上的一顆耀眼新星。難道說,這馬岱真的會成為那個引領時代潮流、主宰天下命運的新的天命之子嗎?”左大帥喃喃自語道,聲音中透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無奈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