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部分

間派的,乃至支援楊家的丁部領、矯公罕、陳覽卻是始終沒法剿滅。

現在,靠近紅河口的陳覽和丁部領,終於帶來了外兵——這,便是錢惟昱入侵越南時的局面寫照。

歷史上的趙匡胤徵南大軍,要再過16年才能到這裡,因為趙匡胤的大軍錯過了越南最亂的時候,加上北方軍隊不適合嶺南氣候,這才鑄成了越南從此之後、千年獨立的遺恨;而現在錢惟昱比歷史上的趙匡胤早了16年,加上他動用的兵馬是浙南、福建的兵為主。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錢惟昱都佔了優勢,金甌遺缺的憾事,自然不能讓它重現了。

……

十一月初五日,三百餘艘吳越戰艦橫跨北部灣,從欽州出擊,向著紅河口方向進發。所有戰船最大者五千料、大部分為一千至兩千料、最小的,也有四百料——如果時間倒推十年的話,四百料的福船,在東洋和南洋海商看來,已經算是非常大的了;但是如今,這些四百料的戰船,已經只是吳越水軍為了防止淺水區大船透過性太差,才不得不帶的“查漏補缺”用船了。

兩萬水軍、一萬多步軍、三千馬軍嚴兵整甲,列於艦隊之上,兵力規模,幾乎與數月前錢惟昱剛剛出徵南漢時無異。這一方面也是吳越國力強盛的體現,另一方面,也說明徵伐南漢的戰爭中,吳越一方傷亡人數不多。按照錢惟昱估計,整個南漢滅國戰過程中,吳越各部傷亡總數不到一萬人,而且這還有一大半是他四伯父錢仁俊的部隊遭受的。

從欽州到紅河口的華閭州,不過600裡海路,哪怕風向不是太順,吳越戰船隊三天兩夜也就到了。初七一早,艦隊駛至後世被稱作“下龍灣”、如今名為綠水灣的海域外洋時,斥候戰船便回報說發現越南人的迎擊船隊。

“殿下,陳都帥所領前部戰船,於綠水灣邊緣發現吳朝戰船攔截,似有戰船五六十艘,最大不足二百料。遇我軍戰船,便退入綠水灣深處不出。陳都帥不敢自專,請示殿下是否追擊。”

錢惟昱沒有自行拿主意,而是看了一下一旁的南漢降將潘崇徹,潘崇徹精神一凜,說道:“殿下,末將以為不該追——十六年前,前漢高祖在位時,皇九子劉洪操率軍攻打吳權時,便在這綠水灣中過埋伏。綠水灣水淺,暗礁眾多,大船通行不易;雖然其水通白藤江、可匯入紅河直達交州城下,但吳賊當時在白藤江內多布暗樁,於漲潮時誘劉洪操追擊;劉洪操的海船水師追入白藤江後,海水退潮,江面回落,戰船多有被暗樁鐵錐刺破沉沒者。劉洪操也是因此被困、力戰而死。今日吳昌文作為,與其父十六年前戰術如出一轍。”

“白藤江?原來這綠水灣水通白藤江,怪不得……”

“殿下……末將可有說錯麼。”

“沒說錯什麼,只是感慨一下罷了。”錢惟昱立刻收起驚訝的表情,對潘崇徹示意不必在意。但是他心中,卻是隱隱有一股激動。

因為白藤江這個地名,對於後世熟知歷史的人來說,太有名了。歷史上一共有過三次白藤江戰役,都是中原王朝和越南人之間的戰爭。但是很不幸,三次白藤江戰役都是中原國家輸了。這三次,分別是南漢劉洪操的進攻,以及北宋趙光義年間和元朝初年忽必烈時期的進攻,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第三次了,錢惟昱前世讀歷史書時,最初讀到的,也就是第三次白藤江之戰。

沒辦法,因為蒙古帝國的血腥征服史雖然殘暴,卻始終是史家研究的重要課題,吸引目光無數,蒙古人在建立歐亞大帝國的過程中,總共輸過三次,因此這三次戰爭也就載入史冊,赫赫有名了。那三次改變世界的戰役,第一次是在耶路撒冷,兩萬蒙古鐵騎被一萬三千馬穆魯克騎兵全殲,挽救了阿拉伯文明;第二次是在日本海,神風救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