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留在泉州港,尋找伺機而動的機會。
第256章 揭陽
南漢國地形狹長,而且海岸線漫長,以吳越國如今的實力,如果不充分應用水師的實力、技術優勢的話,那就太對不起錢惟昱的多年經營了。
渡海直接在珠江口登陸、殺進興王府,無疑是最簡單暴力而有效的手段了。可惜,這一招八年前錢惟昱在對付泉州留從效的時候已經用過了,所以南漢國要說毫不防備,那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相較於泉州城距離大海僅有二三十里的地理位置,興王府的城池距離珠江口還是有些遠的,要想玩偷襲的話,說不定只能偷襲到後世香港、澳門等位置,要想直入廣州,那是萬萬不能的。這種情況下,即使要配合渡海戰術,也必須先蠶食、或者堂堂正正摧垮南漢的野戰有生力量才行,不能指望行險的偷襲。
本著這樣的佈局思想,錢惟昱分兵一半,由林仁肇、盧絳帶領,先去潮州的揭陽江畔協防;而他自己則帶著水丘昭券、顧長風、孫顯忠、陳誨在泉州押後,按兵不動。或許有人會覺得,分散兵力乃是兵家大忌,但是這也是要看時勢的——
八年前,錢惟昱打著水丘昭券的旗號,偷渡奇襲滅了留從效,如今,只要水丘昭券的旗號不在潮州出現,那麼南漢一方就肯定可以知道吳越人還有後手。到時候,南漢為了保護自己的側翼,肯定會嚴重分兵。錢惟昱留下兩萬預備隊,南漢說不定就得分出六七萬二線部隊分兵把守海岸線。
……
潮州城南的南海海面上、靠近揭陽江口的地方。如血殘陽中,數十艘瘦長尖頭的廣船殘骸,或漂浮、或擱淺地在那裡燃燒著熊熊烈焰。
兩個時辰前,林仁肇的大軍進入了揭陽江口,並且在潮州登陸。當時,在揭陽江口海面上巡邏的一小隊南漢“鉅艦都”戰船,與盧絳的凌波都護航水師發生了激戰。南漢一方的兵力本就只不過是一支斥候騷擾船隊,而且戰船也遠沒有吳越人的大。兩軍戰船靠攏後,吳越人一邊弓弩壓制、一邊用猛火油桶一通猛砸,於是南漢軍便留下了幾十艘焚燬的戰船殘骸。
林仁肇的陸軍,自然也安然無恙地進入了潮州,與已經在這裡的錢仁俊會師了。進了城,林仁肇才知道潮汕地界上,如今也已經聚集起了三萬多兵馬,其中錢仁俊從福州、汀州、建州調來的兵馬達到了兩萬人,漳州的陳洪進也撥出了近萬兵馬聽用。林仁肇拜見了錢仁俊,表示錢惟昱派他來是與錢仁俊協同作戰的,聽憑錢仁俊統一指揮。
林仁肇固然是按照錢惟昱交代的漂亮話說了,錢仁俊卻是知道事禮人情的——錢仁俊的治所在福建,錢惟昱的治所在蘇州。如果吳越國真的把兩廣的地盤打下來了,那麼錢仁俊縱然不被大王直接指派過來移鎮兩廣,至少也是目前吳越宗室當中直轄地盤擴大最大的一個了。錢惟昱千里迢迢來助戰,最後撈到的地盤被直轄的可能性卻最小,錢仁俊又怎麼好意思太過使喚錢惟昱的兵馬呢?
於是,錢仁俊只是草草瞭解了一下林仁肇所帶兵馬的組成、裝備,以及往昔戰例戰果。得知無當飛軍是錢惟昱按照“鴛鴦陣法”編練出來的山地丘陵戰部隊後,便物盡其用地大筆一揮,把林仁肇的部隊防區劃在了揭陽縣以北的揭陽江中游東岸、替換原本部署在那裡的威武軍節度使麾下一部。
揭陽江是廣南東道地方第三大河,僅次於第一大河珠江、第二大河韓江。其中揭陽江從揭陽縣城往下、將近150裡之後,便在潮州注入南海。這150裡的江面兩岸,都是相對寬闊肥沃的三角洲平原,而過了揭陽縣往中上游去,便是大庾嶺和武夷山餘脈交界之處了,山地地勢陡然崎嶇起來,騎兵、車輛通行困難。
所幸揭陽江江水還算深,到了後世,連現代的三千噸級海船都能開,所以倒是沒有水淺不得通航之虞。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