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保持花蕾不萎,在除夕前開花。梅花是落葉喬木,說是早春開花,其實根據地域溫度的不同,開花時間南北各異。“十月先開嶺上梅”,指的是廣東大庾嶺的梅花,即使是江南也是做不到的。江南的梅花倒是在臘月底、正月初就能開花的,“春來訊息紅梅透”,也就只有江南人才能有此體會,至於北方人從梅花綻開中得到的春天資訊,或多或少有些人工所為的生硬。江南要真能獲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起碼也要待到農曆二月中旬左右。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我家每年春節前夕都會從隆福寺的花局子中搬回兩盆含苞待放的紅梅,我們總是選擇中等高的,大約二尺多,這樣的梅花價格是不太貴的,放在生著洋爐子的室內,洋爐子上又坐著燒開的水壺,溫暖和溼潤使花蕾能在兩三天後就綻開了,發出淡淡的香氣,透著一種無盡的溫馨與節日的歡愉。
雖然早在《詩經 ?秦風》中就記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但是梅花真正受到文人的喜愛、重視並加以人格化還是唐宋以後的事。范成大有《梅譜》,以梅花為“天下*”。江南的鄧尉山下有香雪海,離范成大的石湖舊居不遠,是觀賞梅花的勝地,或是“年年送客橫塘路”的所在。《梅譜》中列舉的梅花有十數種,如紅梅、早梅、官城梅、消梅、重葉梅、紅梅、綠萼、胭脂梅……其實一般人是很難分得清的。冒闢疆築水繪園,凡有空隙之地都種上梅花,冬春之交,整個園子都爛漫在香雪之中。董小宛每在此時專揀體態秀美的梅枝,帶著含苞待放花朵,經過修剪得宜,放置几上案頭,於是滿室都是冷韻幽香,又是何等意境?
宋元以來文人以梅為寄託,或詩,或寫,或畫,大多取其骨瘦神清、凌霜傲雪的精神。清代重臣彭雪琴(玉麟)雖為掌兵的將帥,卻對梅花情有獨鍾,作梅花詩百首,並擅畫梅。前幾年我在嘉德拍賣會預展上看到彭雪琴的八扇墨梅大屏,確實極見其風骨神韻。
各種梅花之中,我最喜愛的是綠萼梅,這種梅花未綻之時,骨朵呈淡綠色,及開放時,花卻是白顏色的。前幾年有位江西的親戚送來一盆很好的綠萼,時值臘盡之時,真是欣喜異常。也許是氣候溫度的原因,或是侍弄不得法,那株綠萼終未能開放,春節後不久就枯萎了。能在北京氣候條件下生長開放的應是臘梅,其實臘梅是算不得梅花之屬,也不那麼嬌嫩,我總嫌它花朵太繁茂,花頭也太大。雖如此,早春二月還是要去頤和園中看看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常憶庭花次第開(2)
初春剛過,則漸漸地進入奼紫嫣紅的時節,桃杏先放,玉蘭踵開,接下來是海棠。
舊時北京稍具規模的庭院之中,多植有海棠,大概是取其“棠蔭”之意罷。海棠雖都是木本植物,屬薔薇科,但並非同一屬種。庭院中所植的海棠大多是貼梗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之類。至於秋海棠則是草本,有海棠之名而無海棠之實,並不在此列,因秋海棠又名斷腸花、相思草,舊時庭院中多不養殖此花。
《紅樓夢》中怡紅院就是以海棠得名,“怡紅快綠”的“紅”是海棠,“綠”則是芭蕉了。仲春之後,海棠漸放,幾場雨水過後,就漸漸綠肥紅瘦了。庭院之中,有一兩株海棠不但能更添春色,還會增加院落幽深的感覺,堂前廊下的這種落葉亞喬木,花後便枝繁葉茂,能疏疏朗朗地擋住暮春初夏驕陽的照射。
真正的陽春三月,實際上已經時值春暮,也就是今天的陽曆四月。這樣的天氣已是“正單衣試酒”,而不再是“乍暖還寒”。海棠向有花中神仙之稱,嬌豔異常,“海棠春睡”的典故說的是唐明皇召太真妃,正值楊玉環醉顏殘妝,鬢亂釵橫,李隆基道“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卒耳”,正是以花喻人,形容楊貴妃的美麗動人之態。海棠開在梅花、玉蘭、桃杏之後,那時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