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呢,還有各邦進獻給天子的貢物,是公要不要見上一面?
是勳冷笑道:“蠻夷何德,而可見吾?”身份差別太大啦,我才懶得見他們。但是——“可取貢單來。”我看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幫你把三韓進獻給天子的貢賦帶回洛陽去,那好啊,我就來瞧瞧,他們究竟進貢了些什麼呢?
柳毅早就準備好了,趕緊從袖子裡掏出一方木牘來呈上,是勳接過來一瞧:“生口二十、綿布四匹、雉尾羽十八……”不禁雙眉一軒,隨手拋在地上:“彼以為魏天子為乞者耶?!”這是打發叫花子呢吧!
柳毅慌了,趕緊解釋:“蠻夷窮乏,國無餘資,所產中國亦有,故……”是勳打斷他的話:“天子責貢,育養萬民,豈慕虛名而拋實利者耶?魏非周也,責楚苞茅。今若郡縣之,所得萬倍於此——彼焉望活耶?!”
柳毅暗中一顫,心說您老先生真的是儒宗文魁嗎?這口吻怎麼跟集市商賈一樣啊……
要說這年月中原王朝的朝覲取貢制度,其實就是“慕虛名而拋實利”,四方蠻夷君長只要遣使來覲,不管帶多少貢品,天子都是高興的,而且賞賜往往百倍於貢物。《三國志》上就記載著,曹魏景初二年六月,倭國女王卑彌呼派遣大夫難升米等人來到洛陽,朝覲魏明帝曹叡,所獻不過“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然而曹叡大喜,不但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給金印紫綬,還賞賜“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傘��迨�ァ㈢で轡迨�ァ薄V劣諛焉�椎仁鉤跡��擠庵欣山�⑿N鏡戎埃�鴕�∏噻罰�約啊扮さ鼐湮慕躒�ァ⑾赴嗷�Y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
別的不說,就光那些金印、銀印,加起來就足可與倭國貢品相抵有餘了——況且那還是按照的中國時價,對於倭國而言,“生口”也即奴隸,那是真不值錢……
這種面子工程後來愈益過分,外國使臣入於中國,食宿都不要錢,乃至於到了明朝,因為賞賜過多,貢品無用,導致影響國庫收支,被迫要規定朝貢的次數——你們年年都來,我朝可實在負擔不起啊。
中華上國,禮儀之邦,為了彰顯威嚴而搞點兒面子工程,這倒也無可厚非,問題你不能搞得太過分哪,是勳前世對此類事便即深惡痛絕,這次就打算趁著機會,徹底改變這一陋習。他說了,從前周朝光向楚國要求每年進貢濾酒的苞茅,一則為分封制,周王朝直轄的領土有限,開銷也有限,即便姬姓諸國貢物也並不多——先不提還得供王軍役——二則當時交通不便,真的太多貢品也不好運送。如今可與古時不同了,偌大一個朝廷,直轄萬里之廣,在在需要用錢,交通也比從前便利——從你樂浪放舟便可直抵山東,每年走十來船貢品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嗎?
所以如今再拿這些蠅頭小利來糊弄朝廷,不象話吧。再說了:“汝得三韓何物耶?”
漢魏時代的貢賦制度,又與後世不盡相同,對於樂浪等偏遠地區,因為交通問題——在原本歷史上,並沒有官方的海上運輸途徑——是不要求直貢京城的,樂浪的賦稅交到幽州即可。對於周邊外夷也是同樣辦理,使其“屬郡”,也就是說貢品都交給相鄰的郡。好比高句麗原本就屬玄菟郡,後來改屬遼東郡;三韓本屬樂浪郡,曹魏時改屬新劃出來的帶方郡。
你柳毅說三韓各邦窮,所以獻不出多少貢品來,可是再窮的邦也有數千甚至上萬民戶,我不信就只能拿出這幾個奴隸,這點點物資來。其實大頭都交給你了吧?
柳毅不敢隱瞞,說:“臣但索亡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