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一直開著,他知道鄉親們信任他,有病痛也不顧過年不過年,仍會上門求醫的。
初二那天,秦老三倆口子抱著雙胞胎來給上學一家拜年,提了兩塊臘肉作禮物。小姐弟近四個月了,長得胖嘟嘟的,一逗邊咧著嘴笑。管代朋留他們吃晌午,秦老三執意讓小姐弟拜上學夫婦為乾爹乾媽,餘成慧這個幹婆婆趕忙上街買了兩副銀飾作見面禮,並買了一段布給幹孫子縫製衣服。
過大年不久,一天下午,一付滑竿抬來一個姓唐的病人,一問是走馬崗場上的,管上學有點詫異,問道:“走馬崗也是官道上一個大鎮,難道沒有郎中?還要走幾十裡來石橋鋪看?”
病家道:“有是有,但醫術平平,藥更是缺,稍為好一點的都沒有。”
這個病人是耳朵背後長了個皰,而且在逐漸長大,病人很害怕。管上學也沒有醫過。他叫病人稍等等,他查查相關醫書,知道了處理的方法。原來是個肉瘤。上學用銀針進行麻醉,再用刀劃開瘤處面板,從根處切除肉瘤,然後縫合創口,再撒上促進創口癒合的藥粉,前後半個時辰便結束了。臨走,管上學專門問了病家的住址。
當天晚飯時,管上學談到治療肉瘤的事情,特別是提到走馬崗藥業很薄弱的情況。管代朋立即想到經營藥業的機會來了,說道:“這個訊息很重要,我這一兩天去一趟走馬崗,仔細看看那邊情況,回來再說。”
第二天,他問清了走馬崗逢一四七趕場,明天就逢七,正是趕場天。石橋鋪到走馬崗三十里,要半天時間。管上學起了個早,打著火把上路了,走到場口,正是趕場高峰,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由重慶城出發,正常情況是一天的路,當晚皆要歇在這裡,故生意興隆,店鋪林立,是一個大場,其繁盛絲毫不亞於石橋鋪。
管代朋專門考察了醫藥方面的情況。他從場頭到場尾,再從場尾走到場頭,來回走了兩遍,共有醫館三處,藥鋪兩處,規模皆很小,即使在今天這樣的逢場天,生意都很清淡。管代朋向一位剛看完病,拿著藥的老年人打聽,結果滿口怨言:“我這麼個小病,看了三次還看不好!我這三付藥,每付才十來味,可要五六十個錢,老實錢不值錢,藥才值錢?”
管代朋專門進了一家藥鋪問了問價,比石橋鋪明顯的貴。問他們在哪的進的藥,他們說“在白市驛進的”。由此可見,在走馬崗經營藥業是十分有利可圖的。
管代朋回來說了走馬崗的情況,大家分析後認為在走馬崗開個大的藥鋪一定會有較好的收益的。上學還可在逢場天去坐堂行醫,擴大影響。
在一個逢場天,管代朋和管上學父子專門來到走馬場,找到那位切了肉瘤的唐姓病人,複診了一下,貼上了帶來的膏藥,那人感激得很。上學乘機提出:“我們想在這兒找個大一點的鋪面開藥店兼醫館,請唐老闆幫忙留意一下。”
唐姓病人:“正好有一處地方。進場口不遠,目前還空著,是一座前店後院的房子,原來是做綢緞生意的,因不善經營,蝕了本,關門了,正想把房子賣出去,原主人還在那屋裡住著。”
已過中午時分,管上學邀唐大哥在街上吃了午飯便來到這家鋪子前。原是三間寬的鋪面,只用了兩間,另一間隔成了庫房。後面有個院子,正房廂房都有,很不錯。
進到院子找到這屋的主人,問其售價,並不太高,全部才十五兩,經唐大哥以熟人的面子減至十二兩便成交了。管代朋拿出三兩作定金,約定下一場來接房子,寫契約,唐大哥作中間人。
回到石橋鋪,大家都很歡喜,決定下一場把房子接過來後就擇吉開張。
管上學將這事對龍沛瀟談了,他對這件事很支援,連說:“做的對,今後我們兩家,將重慶府的藥業包了。”
管代朋:“我們是小本經營,只能在場鎮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