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足三里穴:犢鼻穴下三寸,脛骨粗隆外側陷中。
76。犢鼻穴:屈膝,臏韌帶外側陷中。
77。肩井穴:肩頭高處,當大椎與肩峰之間。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緣。
79。風市穴:大腿外側膝上七寸。
80。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膕窩中動脈外。
82。承山穴:委中與跟腱之間。
83。崑崙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84。血海穴:屈膝,臏骨內上緣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
86。尾宮上穴:即尾宮上一分許。
87。鶴頂穴:位於膝蓋骨上緣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點。
89。內踝尖穴:即足內踝最高點。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淚孔穴:(又名睛明):目內眥頭外一分。
92。所聞穴(又名聽宮):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間隙外側近噱突處。
94。絕骨穴(又名懸鐘):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7。太淵:腕關節橫紋上,橈動脈外側。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
99。曲骨穴:臍下五寸處。
100。大都穴:足拇趾內側本節後。
101。魄戶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
102。天窗穴:頸側。胸銷乳突肌後緣。
103。箕門穴:大腿內側,血海穴上六寸。
第二捲成長篇金庸小說中的武功
我們透過探討傳統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可以發現,正是在現代階段,武俠小說中對武學的光大,它成為了新派武俠小說,把紙上武學寫到登峰造極程度的一個基礎。那麼,我們在這個基礎之上,著重來探討以金庸為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描寫。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成為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大眾文學之一。那麼透過金庸小說中的武打描寫,我們看一看,我們到了20世紀的下半葉,中國文化中對於“武”這個概念的探討,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
儘管金庸的小說可以從方方面面來進入,但是既然它也屬於武俠小說,我們不妨也從“武”這個角度來觀照一下。但是我們主要講的,不是說金庸小說寫的武打好,還是不好,而是透過“武”來看一看這個概念在中國文化中的豐富的含義。
正因為武俠小說它的一個基本要素是“武”,所以社會上頗有一些人把“武俠小說”叫作“武打小說”。很多中學老師他沒收學生的武俠小說,他的理由就是不許看武打的,意思是看這個書,孩子會經常打架。但是在我看來,小孩子打架未必就全是壞事。如果一個民族的小孩子從小都不打架,這個民族必將會滅亡。這不是我聳人聽聞,絕不是我聳人聽聞。因為一個人人都手無縛雞之力的民族,她怎麼能有生命力呢?她沒有生命力。我們看一看,那些我們所尊重的所謂強盛的民族,小孩子從小是隨便打架的。但是不要打壞了,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來打架。至於說,看武俠小說會不會影響學習?這個沒有經過統計。我們經過考察的是,許許多多的大人物,著名的人物——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藝人才,小的時候都讀過武俠小說。
最近剛剛去世的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我注意看他的生平,小的時候也是讀《封神演義》、《三俠五義》、《說岳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