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103

至於墨子、魯班,他們這些習慣於做木工的領先於時代的人物!!

則是沒多久就看懂了。

因為天幕的動畫短片已經非常直觀了,從筒車的結構,到運作方式都十分清晰。

不過,墨子與魯班也沒有輕心大意。

還是那句話,東西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不一定有這麼容易。

他們倆抬頭望天,看天幕會不會講一些什麼特別的。

特別有用的。

只聽那蒼茫的天地之間,有聲傳來:

【筒車的車身,長的有兩丈,短的有一丈。筒車裡面,則是用龍骨連線一塊塊的串板,籠住一格格的水,讓它向上逆行。】

【像是這樣晝夜不息地引水澆灌,即使是要灌溉上百畝田地,也沒問題。如果是不需要澆水的時候,可以用木栓卡住水輪,這樣水輪就不會轉動,也就不會自動灌溉農田了。】

戰國時期,許行狂笑不止。

這種農具居然可以晝夜不息地運轉,即便是灌溉上百畝田地也不成問題!

這也太牛了吧!!!

只要一開始費力製造一個“筒車”出來,接下來只要放在那裡,讓它跟著流水轉就行。

這不是白嫖是什麼!!

後世的農業技術,實在是太先進了!

許行不得不佩服“筒車”的發明者,居然能想出來這種巧妙絕倫的方法!

當然,他對後世的更多農業技術,也更加地期待了!

之前有舂米的水碓,現在有澆灌的筒車。再往後還會有什麼?自動耕田?自動採摘?

到最後,整個流程都是自動化的?!

許行想也不敢想。

嗐,這咋可能嘛!許行腳踏實地看天幕,只要有這麼一兩個先進的工具,幫助已經是巨大了。

【至於如何製作筒車——】

【我們首先要製造一個大轉輪,然後在大轉輪上面裝一些竹筒。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竹筒的筒口,需要朝向轉輪前進的方向。】

【竹筒與筒車的軸,也要保持大概四十五度的角度。這是為了讓竹筒裡的水,能夠成功地倒向筒車的旁側,便於水槽接水。】

【做好大轉輪與竹筒並連線之後,將它們放入水裡,大概不到一米的深度。最後便是在筒車軸心往後大概一米的地方,放置一個流水槽。】

這時候,天幕出現十分詳盡的示意圖。

包括如何設計“大轉輪”與“輪軸”“竹筒”“流水槽”以及他們的位置等等,還有各種角度的標記。

至於所謂的四十五度、一米等等。

儘管各個時期、各諸侯國的度量衡制度,與後世的截然不同,但他們也可以從“筒車”的吃水程度與構造之間的比例來大致判斷。

所以一米具體是多深?不重要。

四十五度,具體是什麼角度?這也統統都不重要。

總之,他們大概是掌握“筒車”的製造方法了!

【需要說明的是,筒車本身的效率並不高,它的好處在於,我們只需要憑藉天然的水流所提供的能量,讓它運轉,而無需自己供給動力。】

眾:誒?!效率不高嗎?竟然是這樣嗎!

包括秦始皇、漢武帝,他們各個時空的觀眾們俱是微微一怔,都有些沒繞過來。

他們還預設以為,後世“筒車”的效率,肯定會比現在所用的“桔槔”之類的高很多。

>r />

畢竟他們已經有些產生固定思維了,覺得後世的技術一般是勝過他們現在的。

各位皇帝、君臣、諸子百家,紛紛在腦海裡構建了一下“筒車”接連不斷地澆灌的畫面。

仔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