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5部分

,他才知道,這些傢伙水平都不低,讀書寫字不在話下,已經有不少人,能背誦一些經義文章了,字也都寫的規矩,雖然遠遠不及秀才水平,可是做一個童生卻是足夠的。

夏元吉不禁大驚失色,培養一個童生,當然不算什麼,可是培養出幾千上萬個這樣的人,那可就真正的駭人了,更別提,這些還只是大頭兵而已,一群大頭兵都是如此,那麼其他武官……

夏元吉對這涼山的興趣越發濃厚起來,他發現這裡一切都是新鮮的,有許多有趣的事,比如這裡的匠人,竟也有不少識字的,有時候夏元吉問及他們的情況,問到了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回答竟都是一個,在某某學堂讀書,有的透著驕傲,說自己的孩子課業很好,看來將來,是能進陳學大學堂了;也有的滿是懊惱,發幾句不成器的牢騷,說是將來,看來只能去做學徒。

夏元吉聽了這些,有時候心裡咯噔一下,這涼山上下,莫非人人都好讀書麼?

不是說,這涼山到處都是追逐銅臭,滿大街都是商賈,教化不彰麼?

夏元吉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終於,他悟了。

諒山人都讀書,當然,並非不是沒有不識字的,可絕大多數,都是年紀偏大之輩,但凡是孩子或者青年,絕大多數,都在自發的學習。

之所以如此,原因無非有三個,其一是這裡人有工錢,收入比之其他地方的苦哈哈高了不少,因而手裡多少有些餘錢,這就給了子弟們讀書提供了一個條件。

另一方面,讀了書,有價值,在其他地方,讀書的路只有一條,那便是舉業,舉業不成,尤其是那些窮苦人家,拼了命把孩子供出來,最後可能傾家蕩產,也難有回報。可是在這裡,匠人多,所需的掮客、文書、掌櫃、大夫、教師也是極多,這些人的收入往往不菲,卻都需要能夠識文斷字,即便是匠人,若是能識文斷字,據說工錢也比其他人高上不少,而且在工坊中前途也大,東主要從匠人中挑出個工頭來,往往也都會偏向於讀過書的,這就意味著,讀書雖然不可能做官,卻也有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除此之外,就莫過於祿國公府和陳學的鼓勵了,公府那兒,招募了許多差役,這些差役和大明其他地方的公人不同,他們拿著的,可都是官府發的俸祿,不只如此,薪俸也是不低,且工作安穩不少,而即便是一個小吏,所需的條件也必須能讀書,不只要能讀書,還得經過考試,考試雖然沒有科舉正規,卻也吸引了不少人趨之若鶩。

陳學那兒呢,則到處募款,據說許多大富人家,都願意將一些錢捐給陳學,陳學再興辦學堂,對許多來讀書的人給予一些優惠,甚至對一些人,直接減免學費,如此一來,那些出資的商賈,往往都得了美名,被陳學學子大肆宣揚,甚至一些學堂,都直接讓這些商賈冠名,並且在學堂內部,懸掛他們的畫像,而陳學藉此提高了聲望,並且藉此傳播陳學,至於那些讀書人,也減輕了許多負擔。

這三樣條件聚在一起,便形成了如今諒山的風氣。夏元吉本來以為,陳學不值一提,可是現在一思量,竟是覺得這些人如此可怕,這陳學的可怕之處不在於它的經義,在夏元吉看來,陳學的諸多經典,甚至看上去幼稚可笑,甚至是不堪一擊,可是他們這等瘋狂進取的本事,卻教他有些擔憂。

假以時日,這陳學不斷完善,再借此傳播,怕是用不了多久,那湖廣、江浙……

“哎……”夏元吉心裡滿是擔憂。

不過前些時日,他倒是也碰到了有趣的事,他畢竟是大名鼎鼎之人,陳學人雖然對他敬而遠之,卻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