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安寧,他是奔著拯救那裡的百姓去的。他應該不為名利,只憑良心來做事。他的良心現在就告訴他,應該去實現理想,拯救萬民。
但去之前,他必須給朱厚照寫封信。這封信看著是謙虛,實際上卻有兩個目的:一是發發多年來不被重用的牢騷;二是試探下朱厚照,他是否真的就是朱厚照心中巡撫南贛的不二人選。
他上了一封辭官信。信中說,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尸位素餐,最近一年,他的身體每況愈下。而且他的才能低劣,要他去巡撫南贛是誤國誤政。他又說:“任何人得了這樣一個大權在握的官職,都會興奮,我也不例外,可我真是擔心自己幹不好。如果在我當年意氣風發時還有這個信心,可現在已入黃昏之年,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他還說,“我提出退休,是因為我祖母年事已高,作為孫子,我應該在她有限的時間裡陪伴她,送她最後一程。”最後他說,“我知道這是違反條例的,但有什麼辦法呢。”
這封請求退休的信一上,他就從南京出發大張旗鼓地回浙江餘姚。實際上,他在路上幾乎可以用“挪”來形容。他走得難以置信地慢,幾天時間才出了南京地界。他的目的太明顯了:等著朱厚照的反應。
朱厚照的反應有點讓人失望,他指責王瓊,看你推薦的什麼人啊!我沒讓他巡撫南贛時,他什麼事都沒有。我一讓他巡撫南贛,你看他,居然要退休。左說右說一大堆,其實就是不想去,膽小鬼。
中央官員們起鬨了,很多人已為自己對王陽明的分析得到證實沾沾自喜。王瓊當然不能對朱厚照說,王陽明這是在發牢騷和試探。他只能說,王陽明是在謙虛,謙虛的人才證明他穩重,才能成事。那些給份工作就上的人,都是冒失的笨蛋。
朱厚照想了想,說:“那就再給他下道聖旨,要他不要再謙虛了,馬上去江西!”
王瓊馬上請求,希望皇上能給他便宜行事的權力。
朱厚照想都不想,說:“準了。”
於是,第二道聖旨到了王陽明面前:巡撫南贛等地,軍馬錢糧作戰等事,除非是天大的事,其他小事可自行定奪。
王陽明此時在杭州城,仍然沒有迴音。朱厚照有點不高興了,他問王瓊:“這老先生是什麼意思?”
王瓊回答:“事不過三。”
朱厚照耐著性子,發出第三道聖旨:你怎麼敢以病為藉口推辭本應盡的義務?如今南贛地區盜賊遍地,百姓倒懸於水火。你如果還拖拖拉拉,豈不是更加誤事?趕緊去,不許辭職,不許推脫,欽此。
1516年農曆十二月初二,組織部(吏部)的一封信幾乎趕上了朱厚照的那道聖旨:按皇上的意思,王陽明不準退休,南、贛地方多事,趕緊去辦事,用心巡撫。
王陽明長出一口氣,對他的弟子們說:“走,去江西。”
本年十二月農曆初三,王陽明離開即將春回的杭州城,走向那些活蹦亂跳的土匪,走向只有土匪才肯居住的原始森林,走向他多年以來企盼的刀光劍影的戰場。
據說,王陽明從杭州出發前,他的一位道家朋友對人說:“王陽明此番前去,必立大功。”人問原因。這位道士說:“我觸之不動。”
“觸之不動”正是王陽明心學的目標,它是希望我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處境時都應寵辱不驚,不因得失而動心。“不動心”也是王陽明自龍場悟道到江西剿匪這段時間傳播的主要心學思想。黃宗羲說王陽明心學有三個階段,“不動心”就是第一階段。
王陽明建立心學後,發現來學習心學的人都有浮躁之心,所以要他們靜坐以滌盪內心的慾望,使心保持一個澄淨的狀態。為了讓人相信自己的心沒有絲毫慾念,他講“知行合一”,認為一個惡念就是一個行動,所以必須要靜心。但他又擔心弟子們把靜坐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