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陽明

居中土。為水穀之海。海之所以行雲氣者。天下也。是以上文論陽明之氣。不能升降於上下。此論不得分佈於四方。朱永年曰。 、悶也。為四末束 者。束縛其手足。使滿悶而疾解之。導其氣之通達也。夫按之束之。皆導引之法。猶尺蠖之慾伸而先屈也。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晝以前為陽。晝以後為陰。日二者。使上下陰陽之氣。表章而交通也。不仁者。榮血不行也。十日者。

陰數之周也。

歲。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歲作噦嚏音啻)

噦、呃逆也。言其發聲。如車鑾之聲而有輸序。故名曰噦。此陽明所受之谷氣。欲從肺而轉達於膚表。肺氣逆還於胃。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故以草刺鼻取嚏以通肺氣。肺氣疏通。則谷氣得以轉輸而呃逆止矣。無息。鼻息不通也。疾迎引之。連取其嚏也。夫谷入於胃。散精於心肝。

大驚則肝心之氣分散。胃之逆氣。亦可從之而外達也。按、胃絡上通於心。肝臟之脈挾胃。此言陽明之氣。從肺氣而出於氣分。亦可從肝心而出於血分也。此章論雜病之因。有因於氣者。有厥在經脈者。有經氣之並逆者。首論太陽而末結陽明。蓋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明乃血氣之生原。故行於上下四旁。氣分血分。夫人之百病。不越外內二因。外內之病。皆能令血氣厥逆。是以凡病多本於鬱逆。

學人以數篇厥逆之因證。細心參求。為治之要。思過半矣。張介賓曰。歲、當作噦。

卷三

周痺第二十七

屬性:黃帝問於岐伯曰。周痺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間不容空。願問此痛在血脈之中耶。將在分肉之間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間不及下針。其 痛之時。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願聞其故。岐伯答曰。此眾痺也。非周痺也。

此篇論經脈與絡脈之繆處也。經脈者。臟腑之十二經脈。循行於上下者也。絡脈者。臟腑之十二大絡。陰走陽而陽走陰。左之右而右之左者也。痺者。風寒溼邪。雜合於面板分肉之間。邪在於面板。而流溢於大絡者為眾痺。在於分肉而厥逆於經脈者為周痺。帝以上下左右血脈分肉概而問之。

然雖總屬於陰陽血氣。而有面板肌肉之淺深。經脈絡脈之繆處。故伯有周痺眾痺之分焉。 痛。動而痛也。不及定治者。邪客於左則右病。右盛則左病。左右移易。故不及下針也。按、玉版篇曰。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血氣之海也。海之所以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血氣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此言胃腑所出之血氣。從大絡而佈於面板。猶海之行雲氣於天下。故邪客於面板。流溢於大絡者。名曰眾痺。謂邪在天下之廣眾也。

黃帝曰。願聞眾痺。岐伯對曰。此各在其處。更發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左。以左應右。非能周也。更發更休也。黃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對曰。刺此者。痛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令復起。

各在其處者。邪隘於大絡。與經脈繆處也。更發更止。更居更起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也。

以右應左。以左應右者。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也。更發更休。故非能周也。病在左而右痛。病在右而左痛。故刺其痛處。而

病雖已止。然必刺其所病之處。而勿令復起也。

帝曰善。願聞周痺何如。岐伯曰。周痺者。在於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對曰。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後刺其上以脫之。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後刺其下以脫之。

手足三陰三陽之脈。從下而上。從上而下。交相往還。故周痺在於血脈之中。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