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依附者。而科舉制則將這家族、集團背景也全都打破,使得就理論上而言,毫無家世、根基的庶族地主照樣能跟累世宦門子弟站同一條起跑線上參與考試,從而極大地增強了階層甚至階級的流動性,增強了全社會的活力。
這是中國中世紀甩其它民族、國家好幾條街的高明而獨特的用人制度,同時中國的官僚制度亦由此而成型。
舉例來說,在察舉制下,普通百姓是絕無出頭機會的。比方說劉備,雖號皇親龍裔,其家已然敗落,少年時被迫織蓆販屨為生。雖然曾經跟公孫瓚等人一起拜在盧植門下吧,估計就他那地位,頂多是個旁聽生,所以孝廉、茂才之類肯定無份。他能做官,完全是亂世所造成的特例。
但在完善的科舉制度下,只要他天賦尚可,虛心向學。就有可能透過正規途徑出仕為官——家裡窮又怎麼了?唐宋以後滿地私塾。只要有心。光靠偷聽就能學到不少知識(當然太窮還是算了吧),然後去參加科舉考試,便有脫穎而出的機會——當然啦,理論如此,實際上可能性仍然很低,再加上劉備又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
還是以麋竺舉例更為允當,麋家有錢,但是無勢。他之出仕,估計是靠著給陶謙的軍費資助,而即便如此,也還在正規編制之外,直到進入劉備集團,才正經有了官身——若非亂世,恐怕連這條道兒都走不通。但既然有錢,在印刷術大行以後,想要蒐羅些典籍,找些飽學宿儒來授課便不為難。真要考中了進士,必可一步登天。
察舉制度下。九品中正制度下,這種可能性幾乎等於零,即便再有錢也舉不了孝廉,賄選都沒用——身家太低,除非偽造身份,否則無人搭理。
科舉制度,一說形之於隋,一說成之於唐,就是勳的認識,還是以唐朝說更為靠譜一點兒。唐代的考試製度與隋代的考試製度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士人不必透過地方薦舉,而可投刺自薦——說白了,只要你身家清白,沒犯過法,沒受過刑,理論上所有成年男子都有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資格,壓根兒不需要推薦人。
如此一來,掌握薦舉大權的世家豪門就沒啥能量啦,因為他們不推薦庶族不要緊,庶族可以自己跑去政府機關報名啊。
這才是對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最兇殘的雷霆一擊!
所以當是勳一說出“可使投刺自薦也”的話來,眾人當場就都驚了。陳群尤其驚愕、羞惱,即便涵養再好,也忍不住腦門上青筋亂跳,心說你這是根本上否定了察舉舊制和我提出來的九品官人法啊!兜這麼大個圈子,完全要另起爐灶重搞一套,你是在耍我哪還是耍我哪還是耍我哪?況且如此一來,世家將徹底喪失優勢,你就不怕千夫所指嗎?!
“既可自薦,則選舉何用?!”
是勳朝陳群擺了擺手,示意他稍安毋躁:“勳非妄言也,亦非欲罷九品官人之法。乃雲自薦,此因時因勢不得不為選舉之補充——其因有二。”
陳群呼哧呼哧大喘氣,心說要不在曹操駕前,就光你提出的“投刺自薦”,咱們當場割席斷交——雖說本來也沒太大交情,終究面子上還算過得去不是嗎?曹操“唯才是舉”,你比他更激進,曹操是因應亂世不得不為,我設制度為開萬世之法,你如今要把萬世之法全都給搞垮嘍,吾輩便當鳴鼓而攻之!不過好吧,是宏輔好為大言,先震懾諸人,然後再慢慢找補,這習慣大家夥兒也都司空見慣了,我就先來聽聽,你要怎麼找補哪?
“令君其慎,言必有的也。”你可想好了再說,道理得給捋順嘍,否則別怪我……我們全都對你不客氣!
是勳仍然是那副雲淡風清的表情,先環視眾人,再朝曹操淺淺一揖,然後開口說道:“孝先乃恐野有遺賢也,主公亦嘗雲:‘士有偏短,庸可廢乎?’九品官人,可施於太平之世,為萬世之法,而未必合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