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當以匡扶社稷為己任,詩文終為小道。況古來以詩名傳世之人,安有不窮蹙艱險者乎?適才所誦史遷《報仁安書》中語,正此意也。”
王粲說啦,那是因為屈原他們沒能遇見明主——“如曹公恢弘廣度,似你我必不會見囚、見放,而不得施展才智也。”是勳心說別你我,你就是文學侍從之士的命,我如今可想著更進一步,爬得再高一點兒哪。
“始皇豈非雄主乎?而韓非終不能得全首級;孝文皇帝豈非明君乎?而賈生(賈誼)不免貶為王國傅。詩文使人清高,然至清則必為時俗所譏,千夫所指,得無落魄乎?”那些文學之士所以當不了大官兒,或者是遭人陷害,都是因為不合流俗,iq高而eq低,你可別跟他們似的,最後落個沒下場。
王粲有點兒不以為然,但還沒來得及反駁,旁邊蔡琰先說話了:“宏輔所言是也。即以先父論,一生執其董道,而不識變通,故為朝廷所貶,為董賊所挾,復為王允所害。其節固至高也,奈何親人思來,不覺潸然……”說著話,不禁淌下了幾滴清淚。
看到蔡琰落淚,是勳和王粲兩個都慌了,趕緊解勸。是勳說:“不合使女公子念及先人,勳之過也,當自罰三杯。”王粲趕緊轉換話題,說:“聞曹公語,使女公子默寫中郎遺文,不知已有多少?粲願先睹為快。”
蔡琰輕輕抬起袖子來,就在眼瞼下面把淚水給接住,吸掉了,儀態之端莊,真是看得是勳自慚形穢。是勳心說這般奇女子,便應當有個好的歸宿,陸小曼要嫁徐志摩、林徽因要嫁梁思成、李清照要嫁趙明誠、王寶釧要嫁薛平貴……好吧,最後那個是胡扯——總之,便不知蔡文姬的下場如何了?難道在這一世還要嫁給董祀嗎?史上無一字為傳,建安十二年以後還做屯田都尉這種小官兒,那董祀又算什麼東西了!(未完待續。。)
ps: 今天四更,這是第二更。
第十五章、今古之爭
蔡邕通經史、辭賦、書法,尤喜藏書,據說所藏超過萬卷,其中將近一半贈與了王粲,剩下一半,以及他個人的作品,則都在戰亂中散佚了。在原本的歷史上,蔡文姬留胡十二年才被曹操接回,說曾讀家中藏書四千卷,但能夠默寫得出來的,也只有四百多篇而已。而在這個時空,因為沒有那十二年的坎坷經歷,以她超群的記憶,所能記住的多過十倍還不止。
宴請是勳、王粲的時候,蔡琰就已經在曹操派來的數名精通文墨的女吏的幫助下,默寫出了蔡邕所創作的近百篇文字,包括詩、賦、碑、誄、銘、贊、箴、吊、論議、祝文、章表、書記等等,當下分給王、是二人,說你們先讀完了,再幫我獻給曹公吧。兩人當場就把這些文章給分了,詩、賦等文藝作品,全都歸了王粲,章表、書記等應用文,是勳給打了包。
一方面,是勳不打算在文學之士的路上走得太遠,能夠維持自己現下的名聲不墮,那就足夠了,他覺得自己應該把更多精力用在經、史、表章上面——就廣義來說,那也可以算是“文”,但卻是比較應用性而非抒情性的“文”。另方面,他滿肚子後世的詩詞歌賦可以抄襲或者借鑑,相對的應用文就記得比較少,也不合適全篇抄襲,所以要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跟已故的蔡中郎學習學習。
回家以後,他把吳質等幾名門客叫來,要他們儘快把所蒐羅來的蔡邕的文字抄錄一份。至於原本。還是應該早點兒獻給曹操。這東西食髓知味。還真容易上癮,這邊兒剛抄完、讀過一遍,他就忙不迭地再去找蔡琰,說你還默寫出多少來了,都給我,都給我。
時間就這麼在學習過程中很快被浪費掉了,終於迎來了正旦的朝會。在雒陽的時候,正旦朝會規定在德陽殿舉行。遷許以後,皇宮規模變小了,但五臟俱全,主要殿堂仍然沿用舊名。那天天還不亮,是勳就穿戴整齊了,乘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