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情思,卻自稱清美華麗,將醜陋拙劣流傳散佈,也已經很多了。江南稱作“痴符”。近來在幷州,士族中有一人,好寫可笑的詩賦,戲言嘲弄邢邵、魏收諸公,眾人和他一起嘲弄,虛情假意地稱讚評說,他因此殺牛濾酒,引以為豪。他的妻子是個有高明見識的婦人,哭泣著勸他。這個人嘆息說:“才華不被妻子所容納,更何況行路之人!”他到死也不醒悟。瞭解、知道自己叫做“明”,這確實很難。
學習寫文章,先要和親友們商議。得到他們的評議裁斷,然後脫稿;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自以為是,被旁人取笑。自古以來執筆撰寫文章的人,怎麼可以說得完。然而說到宏麗、精華,不過幾十篇罷了。只要不讓文章失去剪裁結構,文章的意味可以欣賞,就可以稱為有才之士;要求改變風俗、壓倒當世,確實要等到黃河澄清了!
文章來源於《五經》;詔命策檄,出自《書經》;序述論議,出自《易經》;歌詠賦頌,出自《詩經》;祭祀哀誄,出自《禮經》;書奏箴銘,出自《春秋經》。朝廷的典章制度,軍旅的誓誥言辭,傳佈顯揚仁義,顯示闡明功德,治理人民,建設國家,施行運用有多種用途。至於陶冶性情,從容地用婉言隱語加以勸諫,滲入到內心,也是一件樂事。親自實踐後仍有剩餘精力,就可以學習這些。然而,自古以來的文人,大多陷溺到輕浮之中:屈原顯露才能,宣揚自己,明顯暴露國君的過錯;宋玉身態容貌妖豔,被藝人所賞識;東方曼倩詼諧而不雅觀;司馬長卿獲得財物而沒有節操;王褒的過失顯露在《僮約》中;揚雄的德行敗壞在《劇秦美新》中;李陵投降夷虜而受辱;劉歆變動無常於王莽之時;傅毅結黨依附有權勢的豪門;班固竊取他父親寫的史書;趙元叔剛強過分;馮敬通浮華不實,被權勢排擠壓服;馬季長諂媚權貴而受到嘲諷;蔡伯喈被認為是董卓同類而死在獄中;吳質毀謗、違逆鄉人;曹植違逆傲慢而犯法律;杜篤求借東西而沒有滿足的時候;路粹心胸狹窄非常厲害;陳琳實在是粗疏;繁欽生性就沒有法式;劉楨倔強而被罰作苦工;王粲率直急躁而被人嫌棄;孔融、禰衡,放縱傲慢而導致死亡;楊修、丁,因煽動而得獲死亡;阮籍不講禮儀敗壞習俗;嵇康氣勢壓人而以被殺告終;傅玄憤怒爭執而被罷官;孫楚驕傲自大,觸犯上司;陸機造反作亂,身處險境;潘岳侵吞財物得獲危難;顏延年恃氣不遜而被排擠罷免;謝靈運空放粗疏,違犯法紀;王元長被殺是自找的;謝玄暉輕侮傲慢自尋死路。凡是這類人,都是才能特別出眾的,不能全都記載下來,大體如此。至於帝王,也有的不能倖免。自從有天子以來,其中有才華的,只有漢武帝、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都被世人非議,不是有美德的君王。在子游、子夏、荀況、孟軻、枚乘、賈誼、蘇武、張衡、左思之輩中,有盛名而免除過錯禍患的,時常聽到,但是其中損毀、敗壞名譽的人佔多數。每次想到這些,推究他們的積思,文章的本體,揭示感想,啟發引導性情,讓人居功自誇,因而忽略了保持節操,果敢進取。現在世上的文士,這種禍患更加厲害,一件事做得愜意得當,一句話說得清新奇巧,就神魂直達九霄,志向跨越千載,自己吟唱自己欣賞,覺察不到還有旁人。再外加砂礫的傷害比矛戟慘重,諷刺招來的禍患比風沙來得更快,應該周密防範、深思,來保證大吉大利。
第二部分:學 問求學三恥——無窮受用 來自有始有終
◆原文
餘生平有三恥:學問各塗,皆略涉其涯矣,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恆星五緯亦不識認,一恥也;每作一事,治一業,輒有始無終,二恥也;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鈍而不適於用,近歲在軍,因作字太鈍,廢閣殊多,三恥也。爾若為克家之子,當思雪此三恥。
推步算學,縱難通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