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章 尋找長篇連臺本戲的劇場

而空著的貨棧裡的臨時舞臺上”。

因為在1866年“浪子”和“好漢”兩社合併另組“愛美劇社”,因為不甘心“每次出現於那些舊而空著的貨棧裡的臨時舞臺上”,於是便有了“蘭心戲院”的出現。

“蘭心”一名後來幾乎成為人們一旦談起上海老戲院老劇場,就會提起的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名詞。它不僅代表著戲院或劇場的檔次,更意味著在裡面上演的戲劇的品質。能出入於其間的人,多自視甚高。

我們知道的“蘭心大戲院”已不是最初的那個“蘭心”,前者坐落在茂名路長樂路口,而最早的“蘭心”則在蘇州河畔,那時的地名叫博物院路(圓明園路)。

最初的“蘭心”是木結構建築。因為是木結構,容易被引燃。果然,木結構的“蘭心”不幸於1871年3月2日在一場祝融之災中毀於一旦。

於是就有了1872年5月籌資再造“蘭心劇院”的動議。兩年後,即1874年初,一座全新的磚結構“蘭心戲院”亦稱A·d·c戲院,矗立在了博物院路毗鄰英領館處。

1928年斯文洋行在A·d·c戲院原址建大樓,內設光陸大戲院,專映歐美電影。設座位837個。

到了1929年,“蘭心劇院”的擁有者打算在西區另行建造一座新的“蘭心”,同時有個中國人也願意斥資17.5萬兩銀子買下博物院路上的“蘭心劇院”,雙方一拍即合,皆大歡喜。

而原“蘭心”主人也在蒲石路(長樂路)邁而西愛路(茂名南路)另外覓到一塊合適的地皮。

1931年2月,一座同樣以“蘭心”命名,但規模、氣勢更大的劇院在此矗立。

這就是坐落在長樂路茂名南路轉角處的“蘭心大戲院”。它一度曾改名“上海藝術劇場”,這裡除了演話劇,也兼映電影。至於原先的“蘭心”,後來叫光陸大戲院,曾幾度歇業復業;1943年2月,易名文化電影院,專映日本新聞紀錄片。1946年成為美軍俱樂部。

當然,提起早期一些簡單乃至簡陋的戲院場所,還得一提位於大馬路(南京東路)3號的謀得利琴行。

1909年初,琴行公司將樓上倉庫改建成戲館,人稱謀得利戲院,由美國僑民業餘劇團演出話劇,觀眾多為歐美人士。

辛亥革命前後,謀得利劇場也常上演新劇。如1911年夏,徐半梅創立的社會教育團曾在此演出《鏡中緣》《猛回頭》《遺囑》《閏門訓》等劇。

1913年8月,鄭正秋創立新民社,在蘭心戲院和謀得利戲院連續演出由他本人編劇的十本(集)講述家庭故事的《惡家庭》,引起轟動,被譽為“新劇中興之奠基作”,也創下文明新戲最高票房紀錄。

1914年4月中旬,春柳社同人在此掛出“春柳劇場”招牌,並發表開幕宣言,連續九個月公演《不如歸》《浮雲》《家庭恩怨記》《十姐妹》等新劇,在很長時期裡一直成為新劇主要演出場所。後一度改稱謀得利影戲院,兼映電影。

另外這一時期新新舞臺、大舞臺、丹桂第一臺、徐園及青年會等也紛紛出現。20年代天蟾舞臺、更新舞臺、夏令配克大戲院、梨園公會禮堂等也開始陸續上演新劇,一時間引得觀眾紛紛慕名而往。

名氣叫的響戲院20世紀30年代前期,影響較大的劇場當數中央大戲院、黃金大戲院、共和大戲院、金城大戲院、湖社禮堂等。尤其是1936年起,卡爾登大戲院堪稱上海主要的話劇劇場。卡爾登大戲院坐落在靜安寺路(南京西路)與白克路(鳳陽路)之間的派克路(黃河路)上。

1922年由英國人投資興建。第二年落成揭幕。建築考究,裝飾華麗,設有包廂,氣派豪華。

起初專映歐美電影和演出外國歌舞劇,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