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或研究,因為到底只有這個是知道得最深,也運用得最熟。所以我們如去
各自對於方言稍加記錄整理,那不失為很有意義的事,不但是事半功倍,也
大有用處,而且實在也正是遠遊者對於故鄉的一種義務也。
不佞乃舊會稽縣人也,故小時候所說的是紹興話。後來在外邊居住,聽
了些杭州話南京話北京話,自己也學說藍青官話,可是程度都很淺,講到底,
我所能自由運用的還只是紹興話那一種罷了。光緒戊寅(一八七八)會稽範
寅著《越諺》三卷,自序有云:
&ldo;寅不敏又不佞,人今之人,言今不言,不識君子安雅,亦越人安越而
已矣。&rdo;這一部書我很尊重,這幾句話我也很喜歡。辛亥秋天我從東京回紹
興,開始蒐集本地的兒歌童話,民國二年任縣教育會長,利用會報作文鼓吹,
可是沒有效果,只有一個人寄過一首歌來,我自己陸續記了有二百則,還都
是草稿,沒有謄清過。六年四月來到北京大學,不久歌謠研究會成立,我也
在內,我所有的也只是這冊稿子。今年歌謠整理會復興,我又把稿子拿出來,
這回或有出板的希望。關於歌謠我毫無別的貢獻,二十年來只帶著一小冊紹
興兒歌,真可謂越人安越了。但是實際連這一小冊還是二十年前的原樣子,
一直沒有編好,可謂荒唐矣。現在總須得整理一番,預備出板,不過這很令
我躊躇,蓋整理亦不是一件容易事也。
我所集錄的是紹興兒歌,而名曰述略,何也。老實說,這有點兒象醉翁
之意不在酒的樣子,也可以說買櫝還珠罷。歌是現成的,述是臨時做出來的,
故我的用力乃在此而不在彼也。箋注這一卷紹興兒歌,大抵我的興趣所在是
這幾方面,即一言語,二名物,三風俗。方言裡邊有從古語變下來的,有與
他方言可以通轉的,要研究這些自然非由音韻下手不可,但正如文字學在聲
韻以外有形義及文法兩部分,方言也有這部分存在,很值得注意,雖然講到
他的轉變還要聲韻的知識來做幫助。紹興兒童唱蚊蟲歌,頗似五言絕句,末
句雲:
&ldo;搭殺像汙介。&rdo;這裡&ldo;搭&rdo;這一動作,&ldo;汗&rdo;這一名物以外,還有&ldo;像
汙介&rdo;這一種語法,都是值得記述的。我們平常以為這種字義與文法是極容
易懂的,至少是江浙一帶所通用,用不著說明。這在常識上是對的,不過你
也不記我也不記,只讓他在口頭飄浮著,不久語音漸變,便無從再去稽查,
而不屑紀錄瑣細的事尤其是開一惡例,影響不只限於方言,關於自然與人生
各方面多不注意,許多筆記都講的是官場科名神怪香艷,分量是汗牛而充棟,
內容卻全是沒事幹幹扯淡,徒然糟塌些粉連紙而已。我想矯枉無妨稍過正,
在這個時候我們該從瑣屑下手,變換一下陳舊的空氣。這裡我就談到第二問
題去,即名物,這本來也就包括在上文裡邊,現在不過單提了出來罷了。十
二三年前我在北京大學出版的《歌謠週刊》第三十一期上登過一篇《歌謠與
方言調查》,中間曾說:
我覺得現在中國語體文的缺點在於語彙之太貧弱,而文法之不密還在其次,這個救
濟的方法當然有採用古文及外來語這兩件事,但採用方言也是同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