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7頁

種書,第二照時間講,其時正是鴉片戰爭,一八三九年英入犯廣州,後攻取

江浙各地,至四二年南京條約成,五口通商,香港割讓,在這時候官吏讀洋

書是不可能的事。至於大官說,這顯然是在說咱們,卻是形容得好,中國向

來多文字的禁忌,所以假如讀了《伊索寓言》,那一定會立即感覺到的。我

們猜想那一篇頂犯忌諱,這自然不容易說,大概那《有兩個妾的男人》總是

其一吧。年青的女人拔他的白頭髮,年老的一個又拔黑的,不久那男人就成

了禿子。這故事老爺們聽了便要很生氣,他們不怕說是貪汙無能,卻只恨私

事被人知道,讀《盂子》裡齊人一章已經有點心虛,哪能更忍得外國書裡的

挖苦呢。

摩利思的故事不可靠,但其揣摩清朝大官心理的話卻是十分有道理的。

□1950年

3月

25日刊《亦報》,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關於伊索寓言

&ldo;伊索寓言&rdo;這名稱在中國大概起於十九世紀末、林琴南翻譯此書選本,

用這四個字。一八四○年教會出版的英漢對照本則名為《意拾蒙引》。&ldo;意

拾&rdo;與&ldo;伊索&rdo;都是原名的拉丁文排法,再用英文讀法譯成的,原來應讀作

&ldo;埃索坡斯&rdo;(aipos)才對。&ldo;寓言&rdo;這名稱也是好古的人從莊子書裡引

來的,並不很好,雖然比&ldo;蒙引&rdo;是現成些。這種故事中國向來稱作&ldo;譬喻&rdo;,

如先秦時代的&ldo;狐假虎威&rdo;,&ldo;鷸蚌相爭&rdo;,都是這一類。佛經中多有雜譬

喻經,《百喻經》可以算是其中的代表。在希臘古代這隻稱為故事,有&ldo;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