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戰雲密佈,訊息如驚鳥四散,傳至各方諸侯耳中。
一日,袁譚軍營轅門外來了一彪形大漢,渾身散發著肅殺之氣,身旁一杆方天畫戟引人注目。
此人單膝跪地,聲如洪鐘:“某乃呂布麾下舊將張遼,呂將軍雖殞命多年,然其威名不應就此埋沒。吾聽聞袁公乃四世三公之後,賢名遠播,特來投奔,願攜殘餘部眾,為袁公效犬馬之勞,重拾溫侯昔日縱橫之勇!”
袁譚大驚,急出營帳扶起張遼,細細端詳,見其目光堅毅,果有不凡氣概。
帳內謀士辛評進言:“主公,張遼昔日隨呂布南征北戰,勇略過人,今來投誠,實乃天助我軍。且呂布舊部善戰者眾多,若能收服,我軍實力大增,抗衡曹操、孫權便多了幾分勝算。”
袁譚頷首,當下盛情接納張遼,令其速召舊部。
未幾,張遼領千餘精悍士卒歸營,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袁譚撥錢糧物資,助其安置。軍中將士初見,對這些昔日呂布軍卒心存忌憚,時有摩擦。
張遼嚴令約束,親自監督操練,數場小比下來,舊部屢展鋒芒,斬獲佳績,眾人方心服口服,漸融為一體。
初戰揚威博望坡
曹操重振旗鼓,再攻荊州,大軍浩浩蕩蕩逼向聯軍。
謀士荀攸獻策:“主公,袁譚新得張遼助力,銳氣正盛。可佯裝敗退,引其至博望坡,我軍伏兵伺候,定能一舉破之。”
曹操稱善,大軍佯裝慌亂後撤。
聯軍陣前,袁譚見曹軍退勢蹊蹺,心生疑慮。
張遼縱馬而出,遠眺片刻,冷笑道:“此乃誘敵之計!曹操慣用伎倆,前方博望坡地勢險要,必有伏兵。然我軍若示弱不追,錯失良機,不如將計就計。”
言罷,向袁譚低語一番,袁譚點頭應允。
曹軍退入博望坡,正待聯軍入網,卻見張遼率輕騎從側翼小道疾馳而來,直搗中軍指揮處,行動如風,銳不可當。
曹軍伏兵慌亂,倉促迎擊。這邊袁譚大軍順勢掩殺,喊殺聲震得山谷迴響。
曹軍首尾難顧,死傷慘重,曹操拼死突圍,恨恨回望:“不想呂布餘部竟成今日大患!”經此一役,張遼威名重振,袁譚軍士氣如虹。
然天不遂人願,疫病突如惡獸肆虐軍營,士卒紛紛倒下,聯軍與曹軍皆遭重創。
袁譚軍營內,哀號不絕,軍醫束手無策。張遼心急如焚,親守兵營,安撫士卒:“兄弟們,昔日溫侯與吾等共患難,今日吾等亦要咬牙挺過!定有轉機。”
恰逢一江湖遊醫路過,稱有良方。張遼大喜,求至袁譚帳前:“主公,此人或能解疫病之困,懇請允其一試。”
袁譚即刻准奏。張遼隨遊醫四處尋藥、督辦藥湯熬製分發,不眠不休。幾日後,疫病勢頭漸緩,士卒們對張遼更生敬意,願生死相隨。
孫權見曹軍新敗、聯軍勢強,心生忌憚,密使往來曹操軍營,欲議和共分荊州。訊息洩露,袁譚盛怒,欲伐江東。
張遼諫言:“主公,當下首要仍是曹操。孫權此舉雖不義,卻也證明其心虛。不若我等佯裝與曹操再啟戰端,逼孫權表態,待其出兵,尋機擊之;若其退縮,再謀曹操不遲。”
袁譚從其計,大軍陳兵江岸,佯裝進攻。
孫權果然搖擺不定,魯肅苦勸出兵抗曹聯袁,呂蒙卻主守保江東。孫權猶豫間,聯軍與曹軍已小戰數場,互有勝負,局勢膠著。
此時,荊州城內,諸葛亮冷眼旁觀,洞悉各方心思。
遣趙雲出使袁譚營,遞橄欖枝:“呂將軍(指張遼,時人常以舊主稱其部將)勇謀兼備,吾主劉備久仰。今曹操勢大,若袁公與吾主攜手,先破曹賊,再論荊州歸屬,如何?”
張遼心動,力勸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