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在青州的崛起,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引起各方矚目與反應。
曹操見分化之計未成,雖惱怒卻也無奈,深知不能再對袁譚等閒視之。
他召集謀士武將,重新評估袁譚的威脅,荀彧進言:“袁譚於青州漸得民心,且有公孫淵為援,若任其發展,恐成大患。可先令臧霸等將率一軍屯于徐州,虎視青州,待時機成熟,再行征伐。”曹操點頭,依計而行,臧霸領命,率部前往徐州,對青州形成軍事威懾。
劉備在蜀地,經深思熟慮後,決定暫且接受袁譚的示好。
他深知曹操乃當前大敵,若能利用袁譚在青州牽制曹操部分兵力,於己有利。於是,劉備遣趙雲率一支輕騎前往青州,名為援助,實則觀察袁譚虛實。
趙雲至青州,袁譚親自出城相迎,禮數週全,對趙雲恭敬有加。
他引領趙雲巡視北海、東萊等地,展示自己的治理成果與軍事防備,言稱願與劉備同心協力,共抗曹操。趙雲見袁譚言辭懇切,且青州確有一番新氣象,遂回蜀覆命,建議劉備可與袁譚保持合作。
孫權在江東,亦加緊對袁譚的拉攏。他派諸葛瑾為使,攜厚禮前往青州,與袁譚商議進一步合作事宜。諸葛瑾見袁譚,表明孫權之意:“孫公甚贊袁公之才,以為青州與江東若能緊密合作,互通有無,則曹操不足懼。孫公願助袁公訓練水軍,共守海防,且在貿易上給予優惠,使青州富足。”袁譚大喜,當即與諸葛瑾達成多項合作協議,包括軍事互助、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他還送諸葛瑾一批青州特產,託其轉贈孫權,以示誠意。
袁譚在與各方周旋的同時,不忘自身實力的提升。他在軍事上推陳出新,結合公孫淵所派將領帶來的遼東水軍經驗與青州本地實際,建立了一支獨特的兩棲作戰部隊。這支部隊既能在陸地上作戰,又能憑藉東萊的港口優勢,在近海區域進行突襲與防禦。
他親自監督訓練,選拔精銳,配備精良兵器,使其成為青州的一張王牌。
在政治方面,袁譚推行“寬政恤民”之策。他設立“民意使”,定期巡查郡縣,收集百姓意見與訴求,直接向他彙報。若有官員貪汙腐敗、欺壓百姓,一經查實,嚴懲不貸。此舉大得民心,百姓紛紛稱讚袁譚為明主,青州境內治安良好,生產有序恢復,人口亦逐漸增多。
文化上,袁譚積極倡導儒家學說,邀請齊魯之地的名儒前來講學授徒。他在北海郡建立“儒林館”,集中眾多典籍,供學子研讀。各地學子聞風而至,一時間,青州文風昌盛,人才輩出。這些人才又反哺於袁譚的政權,為其治理提供了更多智慧與方案。
然而,袁譚的崛起觸動了其他地方勢力的利益。徐州的一些豪強地主,因臧霸屯兵帶來的軍事壓力與經濟負擔,對袁譚心生怨恨。他們暗中勾結曹操在徐州的勢力,策劃在青州境內製造混亂。他們煽動一些對袁譚新政不滿的小眾群體,散佈謠言,稱袁譚的“寬政”是軟弱的表現,其目的是為了搜刮更多民脂民膏。
袁譚得知訊息後,冷靜應對。他一方面令當地官員加強對民眾的安撫與解釋工作,透過張貼告示、公開政務等方式,消除謠言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他派自己的心腹將領,秘密調查謠言的源頭與背後主謀。經過一番偵查,終於鎖定了徐州豪強地主在青州的內應。袁譚果斷出擊,將這些內應一網打盡,同時將證據呈送給臧霸與曹操,指責他們暗中破壞和平。
臧霸接信後,心中有愧,暫停了一些針對青州的小動作。曹操亦不好公然袒護徐州豪強,只得對袁譚表示會約束部下。此事件讓袁譚在青州的威望更高,百姓對他的信任與支援也更加堅定。
隨著時間推移,袁譚的勢力不斷發展壯大。他開始謀劃對青州其他未歸附郡縣的統一之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