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荊州之地在經歷連番風波後暫得喘息。
關興與張苞整軍之餘,亦重視農事。關興親往田間,見水利初成,稻禾漸盛,心內稍安。他召集鄉老,言明保境安民亦需倉廩充實,遂令士兵助農桑,且分撥軍糧以補民力之缺。
此時,青州使者再至荊州,攜來玄風子所創之兵法典籍,內有奇陣之法與練兵訣竅。
關興如獲至寶,與張苞研習其中精妙,欲將新陣融入荊州軍制。二人挑選精銳士卒,於校場之上日夜操練,陣法變幻之間,荊州軍威漸長。
江東孫權,雖仍觀望,然魯肅往來周旋,亦令其與荊州情誼未絕。
魯肅見荊州軍整備,又觀農桑之興,歸而報與孫權。孫權聞之,深知荊州不可小覷,亦令江東諸軍勤加演練,以備不時之需。
劉璋於蜀地永安,聞聽荊州漸趨安穩,遂生拓展之意。
法正獻計,可於蜀地與荊州交界開互市之埠,通有無,利民生。劉璋准奏,遣孟達領民夫工匠前往籌備。孟達至邊境,選址築埠,又設關卡以保貿易順暢。一時間,兩地商賈雲集,貨物流通,雖戰火未息,然民間已見生機。
曹操於中原,見間諜之計未竟全功,而荊州聯盟愈固,心下煩悶。但其志未改,召集能工巧匠,打造新型器械。有投石車改良之式,可遠擊數里;亦有攻城巨弩,威力驚人。欲待器械完備,再興兵戈,以圖大業。
然曹操軍中亦有隱憂,謀士郭嘉染疾,身體漸弱。曹操親往探視,見郭嘉面容憔悴,心憂不已。郭嘉雖病,仍為曹操謀劃,進言可先撫北方異族,除後顧之憂,再南下徵荊襄。曹操深以為然,暫罷南征之念,遣張遼等將北上,鎮撫邊地。
值此風雲變幻之際,各方皆未敢懈怠。荊州、青州、蜀地聯盟,雖歷經磨難,卻在困境中砥礪前行。
而曹操亦在中原厲兵秣馬,以待天時。江東孫權則權衡利弊,未肯輕動。
天下大勢,猶如棋局,一步一著,皆關興衰,建安七年之風雲,仍在這亂世之中緩緩鋪展,未來之路,依舊充滿迷霧與變數,只待豪傑之士破局而出。
卻說那北方異族,聽聞曹操派人前來鎮撫,自是不甘就範。匈奴單于集結各部兵馬,欲與張遼一戰。張遼率軍行至雁門關外,見敵軍勢眾,卻毫無懼色。他擺開陣勢,命弓弩手嚴陣以待。
匈奴騎兵呼嘯而來,張遼看準時機,一聲令下,箭雨齊發,匈奴先鋒紛紛落馬。但匈奴人並未退縮,反而左右包抄。張遼見狀,率鐵騎衝入敵陣,直取單于。
與此同時,荊州這邊。關興與張苞所練新軍陣已成,恰逢山賊侵擾邊境。二人率新軍出擊,新軍依照新陣,靈活多變,將山賊圍堵殲滅。荊州軍威名更盛,周邊勢力皆不敢輕易進犯。
曹操得知張遼戰況膠著,本欲增兵,卻恐南方有變。正在猶豫之時,郭嘉強撐病體前來,勸曹操信任張遼。
曹操最終決定按兵不動。而孫權見荊州日益強大,心中憂慮,魯肅再次建議與荊州聯姻鞏固關係,孫權陷入沉思,這亂世之中,一招一式都關乎著各方命運,局勢愈發微妙起來。
孫權思及荊州之勢,終是認可了魯肅的提議,遣使前往荊州說親。劉備聞之,召關羽、諸葛亮商議。
關羽面有不悅,認為東吳此舉暗藏玄機。諸葛亮卻捻鬚笑道:“主公,此乃良機也。可暫且應允,一則穩住東吳,二則我荊州亦可藉此機會發展自身。”劉備點頭稱是。
再說張遼那邊,他衝入敵陣,手中長刀揮舞如風,匈奴單于大驚失色。
張遼瞅準空當,長槍刺出,單于躲避不及,受傷墜馬。匈奴兵大亂,張遼乘勝追擊,匈奴殘部狼狽逃竄。張遼大獲全勝而歸,曹操大喜,重重嘉獎。
荊州這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