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濟江以還。三秦若定,而公九錫之賜不至,則乃卿之責矣,與某無干。
說罷二人相視大笑。王鎮惡即領兵五萬起行,入於秦境。
義熙十三年八月辛丑,劉裕抵達潼關,任命朱超石為河東太守,令與振武將軍徐猗之共同引兵,去河北與薛帛三將匯合,進攻蒲阪。
九月,前鋒王鎮惡、檀道濟軍進入秦境,所向皆捷。
秦將王苟生以漆丘降於王鎮惡,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降於檀道濟。後秦新蔡太守董遵堅守不降,檀道濟攻克新蔡,將董遵斬殺,旋即攻克許昌,俘獲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
與此同時,建武將軍沈林子軍自汴水進入黃河,襄邑董神虎率領一千餘人響應晉軍。沈林子隨即攻克倉垣,秦兗州刺史韋華降服。
王仲德引軍入河,將逼滑臺,魏兗州刺史尉建棄城北渡。王仲德遂入滑城,曉諭軍民:晉軍並無攻魏之意,欲將絹帛向魏國借道伐秦,不料太守不禁嚇,誰知竟至棄城而走。
魏王拓跋嗣聞知此語,只恨得將銀牙咬碎,遂遣叔孫建、公孫表引兵渡河,擒斬尉建於城外,然後遣使入城,責問晉軍無故爭城之因。
王仲德使人至魏軍大營解釋:晉太尉劉裕因洛陽乃晉室舊都,不得不取;司馬休之等乃晉國之叛,不得不伐。為掃清山陵,今暫借貴國空城以歇兵馬,其後則完璧歸魏。
叔孫建還報魏主,拓跋嗣方始心安,乃令罷兵。
晉軍已抵許昌,秦東平公姚紹遂向後秦主姚泓獻策:晉軍已逼安定,孤遠難救,宜遷其鎮戶東歸長安,則我可得精兵十萬。即令夏、晉兩國同時進攻,亦不至有亡國之禍。
左僕射梁喜卻道:安定守將齊公姚恢素有威名,且與赫連勃勃已結深仇,必然死守。若放棄安定,夏人必然進逼郿縣,寇我京畿。況關中兵足以抗擊晉軍,何必顧此而失彼哉!
秦主姚泓遂納梁喜之策,決定東西兩面作戰,既保西北安定,防止胡夏進擊;亦據守長安、洛陽、潼關、武關關隘,阻止晉軍西進。
十月,晉軍進佔陽城、滎陽,王鎮惡、檀道濟兩軍會師於成皋。後秦洛陽守將徵南將軍姚洸見晉軍逼近,派人至長安求救。
秦主姚泓聞報,急命越騎校尉閻生、武衛將軍姚益南增援洛陽;復令幷州牧姚懿自蒲阪進屯陝津,以為聲援。
姚洸問計於群僚:晉軍兵臨城下,朝廷援軍未到,如其奈何!
寧朔將軍趙玄獻計:劉裕雖眾,將軍只宜固守金墉,晉必不敢越我而西。
姚洸聞言,復問帳下諸將。司馬姚禹及主簿閻恢、楊虔已暗中與檀道濟相通,遂一起出班,極力反對趙玄建議,慫恿姚洸分兵防守各地。
姚洸中計,遂分兵屯守各處隘口,派趙玄引兵一千前往防守柏谷塢,以廣武將軍石無諱東至鞏城防守。繼之成皋、虎牢皆降晉軍,王鎮惡、檀道濟、沈林子由成皋順利西進。
秦將石無諱進至石關,得悉晉軍已至,不敢交戰,退兵洛陽。
趙玄與晉軍戰於柏谷塢,眾寡懸殊,遂力戰而死,司馬蹇鑑與其同死戰陣之中。
十月二十日,檀道濟引軍逼近洛陽,姚禹、閻恢、楊虔等聞趙玄戰敗,越城出降。姚洸見不能守,遂率百官出城,自縛歸降於晉營。
檀道濟獲秦人四千餘眾,釋而遣之,於是夷夏感悅,歸者日眾。
此時閻生及姚益南正率部趕赴洛陽途中,得知洛陽失守,不敢再向前進。秦主姚泓聞洛陽已失,急遣平原公姚璞與姚和都兵出長安,迎擊晉軍。
正在此時,秦國後院起火,隴西又亂。
當初吏部郎懿橫曾密奏秦帝姚泓:齊公姚恢素有忠勳,今守安定以對夏王赫連勃勃。陛下登基後未加殊賞,反而置其於死地;安定人以孤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