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北魏永安二年,西元五二九年。
魏孝莊帝下詔,命濟陰王元暉業兼任行臺尚書,統領丘大千等人鎮守梁國。三月壬戌,詔令上黨王元天穆討伐邢杲,命費穆為前鋒大都督。
元天穆奉詔欲行,忽聞北海王元顥來犯。於是召集文武商議,應以征伐何人為先。
鏡頭閃回,說明元顥來伐原因。
字幕:元顥,字子明,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北海平王元詳長子,孝文帝元宏之侄。
元顥少年時期意氣風發,父親死後繼承爵位,受封北海王,累次升遷為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徐州刺史,不久被御史彈劾而除名。
孝昌三年,宿勤明達、叱幹麒麟聚眾造反,侵擾豳州、北華州。朝廷起用北海王元顥,使其為西道行臺,率軍征討宿勤明達等叛賊。
元顥揮師轉戰前進,頻頻擊破叛軍,解豳、華之圍,以功增封食邑八百戶,進號徵西將軍,授為尚書右僕射,不久又進遷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孝昌四年,元顥受命前往鄴城抵禦葛榮叛軍,恰逢爾朱榮攻破洛陽,廢黜北魏幼主元釗,發動河陰之變,大殺皇親宗室,致令朝局動盪。
元顥為求自保,乃率部眾投降南梁武帝蕭衍,受封為魏王。
當年十月,梁武帝為造成北魏內亂,遂允元顥回國復仇之請,由飈勇將軍陳慶之率七千甲兵護駕,踏上北歸征程。由此首戰便克銍城,致令魏室震動。
閃回結束,書接上文。
上黨王元天穆問計眾將:天子命我征討邢杲,北海王又至,當以征伐何人為先?
諸將皆謂:邢杲軍力強盛,宜先討之,復以得勝之兵,南御北海王元顥可也。
行臺尚書薛琡卻道:愚以為不然。邢杲軍隊數量雖多,皆乃偷雞摸狗之徒,並無遠大抱負。元顥則是皇室近親,此番前來號稱義舉,其勢難測,應先滅除,否則必為大患。
元天穆難卻諸將眾論,兼且聞報元顥僅有數千人馬,勢孤力弱,不足為慮,乃決意先平齊地邢杲叛亂,於是率軍東進。
畫外音:元天穆只道南梁軍少,卻未留意打聽帶兵者乃是陳慶之,以至作此決定,終致葬送北魏江山社稷,悔之不及。
字幕: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人,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親軍。
陳慶之雖因武藝絕倫深受武帝信任,但十數年使隨侍帝側,未建大功,世人不知其能。其後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方以帶兵有方,善撫軍士顯其治軍之才。
梁大通元年十月,陳慶之初次領兵,與領軍將軍曹仲宗進攻北魏渦陽。武帝蕭衍同時詔命尋陽太守韋放領兵,與曹仲宗等會師合擊。
韋放營壘未立,北魏散騎常侍費穆率軍突然到達。韋放僅有數百衛隊,但士卒殊死奮戰,以一當十,終將費穆軍擊退。
魏孝明帝元詡復派將軍元昭率軍五萬增援渦陽,前鋒抵達距渦陽城四十里駝澗。陳慶之意欲前往迎戰,但韋放認為敵人前鋒必是精銳,恐其失利,影響全軍士氣。
陳慶之說道:魏兵遠方跋涉而來,定已疲憊不堪。且離我軍甚遠,必無防備,我趁其陣未列往擊,必當挫其銳氣。又出其不意,絕無不勝之理也。
韋放猶豫,不肯聽從其諫。
陳慶之見韋放膽小,冷笑出帳,集齊麾下二百輕騎,當眾說道:當年東吳大將甘寧以百騎襲劫魏營,何其壯哉!今魏兵遠來不備,且我聞其營寨附近樹林茂盛,故定不會夜出,正是天賜良機,使我與諸公建立奇功。諸公若懷顧慮,則我單騎獨往可也!
說罷綽刀上馬。二百騎士齊聲道:願隨將軍,水便水裡去,火便火裡行!
於是乘夜出發,不一時已至魏軍大營,隱於林中。陳慶之命兩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