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章 高原鐵路

巴西真是南美的天賜之地,條件並不比美國差。

雖然巴西大部分領土,在熱帶地區,這本來是很拖後腿的事,但是有了巴西高原的存在,直接提高了巴西整體的上限。

巴西高原是一個古老的高原,沒有活躍的地震帶,它發育於巴西古老陸臺,古老的基底巖系由花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巖和石英岩等組成。巴西高原地表起伏比較平緩,地勢向北和西北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準平原特徵,海拔在300~1,500米之間。

熱帶地區,能發展出文明,一般都是沿海與高原地區,大海與高原調節降低了炎熱度,讓人類可以生存,而熱帶平原地區,特別是熱帶雨林地區,環境惡劣,不適合人類生存。

衣索比亞文明,印加文明,瑪雅文明等多個文明,就非常深刻的展示了這種情況。

熱帶地區,靠海還好一點,能靠大海調節氣候,但是越往裡,如果沒有高原,那往往是沙漠與雨林地帶,很難發展出文明。

所謂的誕生於剛果河熱帶雨林地區的剛果文化,這文化檔次太低了,而且很容易打爆。

巴西,除了亞馬遜雨林環境惡劣,沿海是平原,有海的存在調控了氣候,氣候溫和,內陸是500萬平方的較平緩巴西高原,也適合人類生存,而且還因為山區的存在,帶來了大片的礦產資源。

巴西高原,雖然是比較平緩,但也有崎嶇的地方,尤其是靠近沿海的地方。

巴西高原東部有高高的脊狀山嶺,在里約熱內盧到聖多斯一帶,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揹負高原,面對大洋,從大西洋中遠遠望去,就像一座銅牆鐵壁屹立在大洋彼岸。

這些崎嶇之地存在,沿海與內陸的溝通受到了阻礙,嚴重影響了巴西對內陸的開放。

所幸,上天還是眷顧巴西的,有不少發源於高原的河流從西流向東邊的平原進入大海。

這些河流經過的地區,雖還是崎嶇,但難度下降了不少,對於建設沿海與內陸的交通降低了不少難度。

巴西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重點還是建設沿海地區,沿海地區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天然適合做工業基地。

對於內陸的開發,在唐寧參與主導的巴西王國第一個五年規劃,除了農業開發,主要還是建設道路為主。

內陸的重點工業方面的開發,僅限於靠近首都里約熱內盧州和聖埃斯皮裡圖州的米納斯州。

雖然巴西工業設定上,是要在米納斯州,吉拉斯州,戈拉斯州建立大三角工業區,可是巴西現在沒有更多的力量來支援,只能先挑一個重點。

米納斯州這個內陸州,離沿海不遠,更靠近首都,當然要選他了。

雖然選定了這個州,但是交通建設真的很麻煩。

首都里約熱內盧與米納斯州之間,是大片崎嶇之地,都是千米以上,甚至有兩千米之高。

更讓人傷頭腦的是,還沒有大的河流存在來緩解交通建設困難。

里約熱內盧周邊的河,都是小河,不是貫穿大半個巴西高原的聖弗朗西斯科那種大河,也不是聖埃斯皮裡圖州那種能溝通米納斯州首府的中型河流聖瑪麗河。

里約熱內盧的河,就直接發源於近海高原上的崎嶇之地,根本就沒有深入巴西高原內陸。

這就非常難辦了,首都的鐵路上不了米納斯州,聯絡不上州首府貝洛奧裡藏特,太糟人心了。

里約熱內盧與米拉斯州之間的交通,難道要靠那些小道來維持?

以後首都里約熱內盧溝通米拉斯州,要繞道聖埃斯皮裡圖州,這像什麼樣?

真要繞道,那裡約熱內盧還是首都嗎?直接讓聖埃斯皮裡圖州來當吧。

里約熱內盧,這個首都必須要有溝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