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章 巴西農業與經濟

本。雖然產業規模不大,但產品便宜,不愁賣。

南部巴西人,與北部那些眼光確實不一樣,怪不得那裡的人以德意志帝國為榮,看不起巴西。”

看了巴西的資料,身為後是應用經濟學與人類學博士畢業的高材生,哪還看不出巴西的問題所在。

巴西有發展工業的潛利,但是巴西上層得了荷蘭病,根本就沒有發展工業的慾望。

“看看巴西吧!離開了我們布拉幹薩,以前還能看到的工業,完全被共和人玩廢了。

一個個投入咖啡種植與貿易,哪還像一個國家?”

如今的巴西,簡直就是一個大號的農業公司,而且公司產品單一,這會導致什麼後果?

簡直不言而喻!

“一個農業與原材料生產國是可怕的,一個以單極農業與原材料生產國是可憐又悲哀的,生死操控於別人之手。”

從成立共和國以來,巴西將以前還能看到的一點工業,全都玩廢了,一個個投入種植業,開歷史倒車。

唐寧的判斷其實沒錯,被控制農業經濟的巴西,就是英法的狗,後來英國,法國因為戰爭問題,放鬆對巴西控制,美國趁虛而入成了主人。

巴西以咖啡業為支柱,簡直就是一塊肥肉,太好拿捏了,巴西參加一戰,二戰,就是因為受到美法美的控制。

歷史上的巴西,就是被英,法與美國輪流當主人,這完全是因為巴西自己做的,他們自已推翻巴西王國的改革。

巴西王國的工業化嘗試,是被共和國自己廢除的,走向農業,也是他們自己選擇。

1889年11月15日,巴西就從帝制轉變為共和制,後來社會經濟雖然發展,但經濟模式卻出現了嚴重倒退。

巴西共和國的上層們,放棄巴西王國的工業化嘗試,半封建大土地佔有制沒有改變,相反它依然廣泛存在並擴張。

從1920年9月的普查資料來看,佔生產單位0.1%的461座大地主莊園佔有土地2700多萬公頃,而佔生產單位71.5%的46.4萬個中小農業生產單位只有土地1570萬公頃,50%以上的農民沒有土地或者缺少土地。

儘管這個巴西共和國統治下,搞得資料較晚,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當時巴西的農業問題,人民生活是多麼的糟糕,與巴西王國成反比。

共和國的經濟,與落後的大土地所有制相聯絡,農業徹底走向依賴殖民地時期單一作物模式。

自19世紀中期以來,咖啡取代甘蔗成為巴西農業中最為重要的種植作物,到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到了世界總產量的75%以上。

而相應的,為了保證農業的發展,咖啡長期以來壓制一些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使得巴西在工業領域十分的弱小,僅僅在採礦、鍊鋼以及咖啡、乳膠等農產品的加工上有著比較完備的工業部門。

與之相對的,是巴西合眾國長期存在的“咖啡加牛奶”政策——即合眾國的總統通常由代表大咖啡種植園主利益的里約熱內盧,聖保羅,巴伊亞等共和黨和代表大畜牧主利益的米納斯吉拉斯共和黨輪流出任。

幾個州的農牧地主寡頭為了控制政權,相互爭鬥,傾軋不已,一旦大權在握,則往往置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於不顧,僅僅代表本州的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也導致了各州的分離主義、地方主義盛行。

這樣的政治形式導致了巴西非常容易被帝國主義勢力侵入,而此時的巴西又剛好處於帝國主義大規模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時代,外國資本遂潮水般湧入巴西。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法國在巴西的投資為5.3億美元、比利時為1.5億美元、美國為0.5億美元,而英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6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