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誠而明之性功。此乃通天出塵之境。

(十)還虛

具神通後,不可常動不還、用慧神疲,更應於群動之中。獨抱靜觀自得之趣,一如得魚而忘荃,行物我無間的還虛功夫。便進一步,粉碎虛空,真幻兩忘,道合自然,神證太虛,與天地同其闔闢迴圈,渾化與無垠,動與天俱,靜與天遊,則為天仙還虛合道之境。

(十一)天人及是天人合一,斬心魔,證大道,道家小圓滿之境。

(十二)混天意為“混天”,以人之力可抗整個天地,六界之內,哪裡都可去得,便是混天。也是道家大圓滿的境界。

正邪宗派設定

神州正道三教、五宗、八派

三教:正一教(鶴鳴山)、太一教(閭山)、道德教(老華山)

五宗:正一宗(中嶽河南嵩山)、南宗(南嶽湖南衡山)、北宗(北嶽山西恆山)、真大宗(東嶽山東泰山)、太一宗(西嶽陝西華山)、

八派:道德派(yu霞山)、先天派(武當山)、靈寶派(青辰山)、少陽派(霍山)、清微派(峨嵋山)、淨明派(遇山)、玉堂派(隨山)、天心派(嶗山)

神州邪道一門、兩宗

一門:萬妖門

兩宗:魔宗、邪宗

道教形成於東漢的中後期。它之所以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所以產生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思想淵源,並經長期的醞釀和積累的必然結果。

歷史背景

第一,中國封建社會由戰國進入秦漢時代,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當時的世界上居於發達的領先地位。但是,秦漢的社會發展,又受到封建生產方式的制約,呈現時起時伏的波浪式延展的趨勢。即使在秦漢鼎盛時期,社會矛盾也很尖銳。在封建生產關係的基礎上,地主階級和封建國家對廣大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土地兼併也日益加劇,使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無聊,亡逃山林,轉為盜賊,赭衣(囚徒)半道,斷獄歲以千數‘。①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民對地主階級的反抗也日益增多。封建統治者如何對付農民的反抗以鞏固自己的統治,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迫切問題。秦王朝以法家思想為指導,實行嚴刑峻法,僅憑**以加強其統治,又迷信神仙方士,大搞鬼神祠祀,夢想由一世至萬世,但卻轉瞬之間即為農民大起義的怒濤所覆滅,從而震撼了整個地主階級,迫使繼起的漢王朝統治者不得不從中吸取教訓,結合實際,重新調整其所謂‘治國理民‘的理論和策略,實行約法省jin與清靜無為相結合的‘黃老政治‘,以安定社會秩序。於是,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漢武帝即位之後,他憑藉幾代經營積蓄起來的雄厚資財,連續發起反擊北方匈奴的侵擾和開拓西南疆域的大規模戰爭,擴大和鞏固了邊防陣地。中國封建社會,處於空前強盛時期。但同時卻‘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裡,或人民相食,畜(蓄)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②封建社會的固有矛盾愈來愈尖銳。到武帝晚年,‘郡國盜賊群起‘,③農民紛紛起義。‘南陽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範生之屬。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為檄告縣趣具食;小群以百數,掠滷鄉里者,不可勝數也‘。④

西漢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便由盛而衰,最後終於滅亡。光武雖號中興,但這個東漢王朝卻是建立在農民起義的火山上的,只有光武、明帝和章帝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