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後,我開始引導他改變對研究難題和吞噬幻想之間的認知聯絡。“沈星,你要明白,研究中遇到難題是很正常的事情,它並不代表你走進了死衚衕,而是一個促使你突破和成長的契機。而那些吞噬幻想,是你在壓力下大腦產生的一種錯誤聯想,並不是真實的。當你下次再產生幻想時,嘗試在心裡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這只是幻想,我很安全,我有能力解決研究中的問題’。”
然而,改變並非一帆風順。幾天後,沈星沮喪地找到我,說:“方醫生,我按照您說的方法做了,可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陷入幻想。尤其是當我再次面對那些無法解釋的資料時,那種被吞噬的感覺就會變得更加強烈,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從事這個研究。”
我理解地點點頭:“這是很正常的,沈星。長期形成的思維模式和心理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你可以嘗試在面對資料難題時,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或者和同事聊聊天,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們一步一步來。”
沈星再次嘗試,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幻想。他的情緒變得相對穩定,對食物的抗拒也有所減輕。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隨著研究專案的推進,團隊裡的一位同事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論假設,這個假設可能會徹底改變整個研究方向。沈星一方面對這個新假設感到興奮,另一方面又擔心它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壓力,吞噬幻想的症狀又有了加重的趨勢。
“方醫生,我感覺自己又陷入了困境。這個新假設雖然很有潛力,但也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之前的很多工作,我擔心自己無法應對。而且,那種被吞噬的感覺又開始頻繁出現了。”沈星焦急地說道。
我思考了一下,說道:“沈星,這其實是一個新的機遇。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讓你重新探索和學習的機會。對於壓力,我們可以把這個大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逐步去完成。同時,我們繼續加強心理訓練,當你感到壓力增大,幻想又要出現的時候,立刻進行放鬆練習,然後專注於當下的小任務,不要去想整個專案的複雜性。”
沈星聽從了我的建議,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工作方式。他把新假設相關的工作分成多個小部分,逐個攻克。每當完成一個小任務,他就會去診所旁邊的公園走走,放鬆身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沈星不僅在研究專案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他的吞噬妄想症狀也幾乎消失了。他重新找回了對研究的熱情和對生活的信心。
看著沈星的改變,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未知的世界裡,人們常常會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因各種壓力而迷失自我。而我,作為一名心理醫生,願意在這珠江邊的診所裡,用我的專業知識和耐心,幫助每一個像沈星這樣的人,撥開心靈的迷霧,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與美好。
珠江的水依舊悠悠流淌,教堂的鐘聲依舊準時敲響,彷彿在訴說著生命的堅韌與希望。我知道,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帶著他們的故事和困惑來到這裡,而我,將繼續在這心靈的旅程中,陪伴他們,幫助他們走向內心的寧靜與和諧。